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岛纪行     
王孝忠 《湘潮》2010,(2):49-50
<正>到祖国宝岛台湾看一看是我多年的夙愿。2009年10月底11月初,我终于如愿以偿,和李建民、沈新平、罗毅君、邹志祥、彭英明等几位同志到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台湾3.6万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典型的水多、水凶地区。2009年8月7日至9日,莫拉克台风重创台南,3  相似文献   

2.
孟英 《党课》2011,(9):118-119
出生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林丽韫,曾七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六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上世纪50年代起,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日文翻译,参加了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那一段充满传奇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雷  吕劲松 《当代贵州》2006,(16):52-53
6月14日至24日,应台湾中华青商总会的邀请,贵州省青年代表团赴台湾考察交流。在夏日和煦的阳光中,我们踏上了祖国的宝岛,从台北出发,自北向南,从南返北,足迹遍布台北、高雄、台中、花莲、台东等岛内主要城市,行程上千公里。10天的时间,祖国宝岛之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难忘……岁月消蚀不了的思乡情从香港转机,抵达台湾已是夜间10点钟,进入市区又花了1个多小时。与筑城的清凉相比,台北显得十分炎热。前来迎接我们的青商会会长樊兴汉一行十分热情,硬将已在飞机上用了晚餐的我们,带到台北市一家经营台湾菜的餐馆,让我们品尝地道的台湾…  相似文献   

4.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耕共渔,相濡以沫,世世代代为开发和建设台湾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不幸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当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反人民内战的结果,造成了五十年来两岸同胞的骨肉分离。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解决台湾问题已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祖国要统一、同胞要团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江泽民主席指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呼吁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由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撰写的长篇纪实《祖国的宝岛——台湾》,介绍台湾问题由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形成,并分别从地理、历史、社会形态及名胜风光等方面,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宝岛台湾,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对台方针政策教率,增强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 连载将用一年时间陆续刊出《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两岸关系的开启和发展》、《特殊背景下的台湾经济》、《根植大陆的文化教育》、《宝岛风情及衣食住行》、《旖旎秀美的宝  相似文献   

5.
路克利 《党史纵览》2007,(10):30-33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祖国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以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6.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祖国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以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7.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各族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历史上中华儿女居住台湾,开发宝岛、守卫疆土,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国统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起过重大的作用。台湾人民革命史,尤其是他们与祖国革命斗争的关系,向来是中国革命史一个薄弱而又重要的环节。为了让从事中国革命史学习的学员对台湾同胞革命斗争的地位有所了解,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七日开始,到十二月十二日止,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复杂原因,使得祖国的宝岛台湾分裂在外。然而,那浅浅的海峡阻挡不住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阻挡不住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两岸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往来。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08,(8):1-1
2008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从此两岸周周有包机。这一天,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游客踏上中国宝岛台湾,魂牵梦萦的宝岛从此可望亦可及:台湾海峡双喜临门,两岸同胞往来和交流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60年来第一批大陆旅游团乘坐首批周末包机直航台湾,当天两岸共11家航空公司的18班包机往返两岸的10个航点。  相似文献   

10.
吕春 《共产党人》2006,(14):49-50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11.
台湾印象     
正"去宝岛台湾看看"是我多年的愿望。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去台湾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台湾究竟是什么样的?很想亲眼去看看。刚刚退休,带着对宝岛的向往与疑惑,我就匆匆踏上了"台湾环岛游"的旅途。飞机正点降落在桃园国际机场,导游阿海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各位家人们,您知道我等你们多长时间了?"大家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多小时吧?""我等你们都60多年了!"一句幽默的对话让大家非常激动,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拉近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从此两岸周周有包机。这一天,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游客踏上中国宝岛台湾,魂牵梦萦的宝岛从此可望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面对当时“台独”分子的猖獗活动,毫不手软,坚决镇压。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多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4.
归心对月明     
2000年3月15日,正是新千年姹紫嫣缸春光明媚的时节。下午4点30分,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传来朱镕基总理震撼人心的声音:"今天,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我们能够允许自古就属中国领土的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吗?绝对不能!"语音未落,朱镕基总理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上。共和国总理的庄严声明,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意志。祖国要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多年的企盼。古老的夷州,古老的琉球,美丽的宝岛台湾,是悬在祖国母亲心壁中岁岁年年的牵挂;是十二亿炎黄子孙呵护中声声息息的惦念。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河南豫剧团一行20人,应台湾石伶刘海燕女士  相似文献   

15.
吕春 《党史文汇》2006,(4):34-36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16.
胡茂全 《党课》2012,(3):117-118
2011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了首批赴台个人游,尽情领略了一番祖国宝岛的别样风情。同行的游客早已兴致勃勃地规划好了旅游“攻略”。31岁的程先生是一名资深“背包客”,他设计的路线是: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7.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执行扩军、筹款和抗日宣传三大任务。红军进漳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九天,但在开展抗日宣传和推进闽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红军的抗日宣传内容是广泛的,首先是揭露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从清末的甲午之战侵占我台湾宝岛,到北洋军阀时代胁迫袁世凯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约;从“五四运  相似文献   

18.
3月14日,“安利心印宝岛万人行”首航邮轮驶往台湾。这是自两岸“三通”以来的第一个邮轮直航团,也是第一个赴台万人团。有关方面估算,该团分批赴台的1.2万名游客有望给台湾带来逾6亿新台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古琳晖 《共产党人》2005,(21):52-54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清政府以一纸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此间,深受切肤之痛的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被日本强行割占的宝岛,并为之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战的呼声下,当年的国民政府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向中外昭示收复台湾的坚定立场,积极开展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最终实现了台湾光复,洗却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首往事,国耻不可忘,历史铭记心。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在其新著《90年代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中大胆预言:拥有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商业遗产的中国,在21世纪必定腾飞,因为它将会受到两支火箭的助推——香港和台湾.祖国宝岛台湾的经济起飞的历程,也将的我们的经济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