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古田会议前,在党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红四军领导层和指战员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正是这场争论,才有了中央的"九月来信",才有了古田会议的召开.争论的缘起是前委和军委运作中的关系协调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维护前委代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中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妥善正确地处理了"朱毛之争",维护了党内团结和党内和谐,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研究红军初刨时期党和军队建设中的这段鲜为人知又十分重要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维护党内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山西试办农业合作社争论成因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论文扼要叙述了山西试办农业合作社争论的来龙去脉,也简要地评述了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这场争论的成因。这场争论的发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毛泽东、刘少奇两位中共主要领导人建国前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毛泽东建国后逐渐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而刘少奇仍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人又未能及时沟通交流,因而在试办农业合作社问题上出现了冲突。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与中国社会主义"这一专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地发掘和研究刘少奇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思想理论成果,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研究"刘少奇与中国社会主义",要把刘少奇的思想与实践同其他领导人的思想与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既要深入发掘和研究他的那些最有个人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又要着力探讨他与那一代中央领导人群体的共性特点,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长武 《党的文献》2012,(2):25-34,46
对邓小平理论,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关于"不争论",并不是说任何问题都不要争论,在改革的具体措施、方法问题上不要陷入无休止的抽象争论中,在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则要同任何违背这一方向和原则的思想、做法进行争论甚至批评和斗争;关于姓"社"姓"资",在涉及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基本制度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问姓"社"姓"资",而在一些具体方法、手段等问题上不必拘泥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关于解放思想,并不是说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无论怎样解放也不能脱离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关于共同富裕,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只是第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关于农村的"两个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取得的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第一个飞跃的重要性,但不能由此满足现状,裹足不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即实现第二个飞跃才是我国农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正在全国健康、深入地开展。这场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这场斗争对每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什么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用几个头面人物的话说:就是要“全盘西化”,“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所有全部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政治体制、所有制”等。说穿了就是不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要无产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围绕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党内高层,有一位先被毛泽东倚重为"中央农村工作的主帅",后被斥为"像小脚女人"、"需要用大炮轰"的领导干部,他殚精竭虑地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勇于抵制各种"左"倾错误,特别是敢于同毛泽东争论,多次被批判仍坚持真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部分纠正了中央农村工作的偏差和失误。他,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共中央唯一一届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  相似文献   

7.
85年前,在红4军党的"七大"上,曾经围绕"要不要设立军委"的问题爆发过一场公开争论,这是红4军历史上的一次大波折。这场争论的分歧由来已久。自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以来,关于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问题,就在红4军党内和军内产生了一些不同意见和主张。但由于当时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分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从永定湖雷的前委会议开始,争到上杭县的白砂、连城县的新泉,再争到龙岩的"七大",最终演变成一场波及全军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看似是  相似文献   

8.
张爽 《世纪桥》2008,(19):7-9
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发展趋势是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越来越多,专政的作用越来越少"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论述;从"认为有一些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发展趋势是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越来越多,专政的作用越来越少"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论述;从"认为有一些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本来是很明确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什么?当然是干社会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人离开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和目的,把“不争论”绝对化,认为“不争论”就是在一切问题(包括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要争论。笔者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的刘少奇一案.是这场动乱中牵涉面最广、受害人职务最高、后果最为严重的案件。为了打倒刘少奇.受江青、康生、谢富治三人操纵和指挥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于1968年10月18日提交《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扣上了三项罪名,其中最阴险的罪名是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后经查明,所谓"罪证"完全是用刑讯逼供、弄虚作假等手段制造出来的伪证。历史的真相是,在奉天被捕后的刘少奇表现得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并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很快出狱。  相似文献   

12.
张肇俊  张驰 《世纪桥》2012,(14):28-3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而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
八大前后,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各成员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差异,如他同刘少奇、周恩来等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差异,他同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差异,他同刘少奇、邓小平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探索成果,另一方面为以后党内分歧的产生和扩大、民主集中制逐渐被破坏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山西农村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等很多问题仍需要解决。“十一五”期间,山西新农村建设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以加强农村社会竞争力为导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芳 《党史博览》2007,(12):37-38
一"文化大革命"前期,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定党内存在一条与中央路线相对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从而将在中央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集团的总头目"和"全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且采取错误的方针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刘少奇进行了公开、错误的批判和斗争。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和刘少奇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他们在为争取民族独立、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艰苦斗争中建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不仅如此,宋庆龄还和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及其孩子们有着密切交往.宋庆龄与刘少奇全家之间的崇高情谊,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大灾难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显得更加感人至深,弥足珍贵,为世人所赞誉和传颂.  相似文献   

17.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18.
解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在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的条件下提出的;它指出这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往的"新农村"相比,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指出"五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它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五要五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与四清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城乡发动了一场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中央具体指导“四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既对它的“左”倾错误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又在企图抑制“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升级中与毛泽东发生重大分歧,成为以后被打倒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时期,错误和正确的东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反修防修”的口号下罩上了“左”的面纱。一、刘少奇对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最初认识和“反修防修”的误导  “四清”运动是毛泽东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的产物。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问题,使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调…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9,(6):20-2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