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兴民  王焯 《党史纵横》2009,(10):50-53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这对于像他这样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罢官之后。彭德怀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具体谈了他今后的打算:“准备读点马列主义的书,作些社会调查,自食其力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就在这一年,彭德怀举家落户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在北征辽国时,曾在这里解甲休息过。所以这个地方从此得名“挂甲屯”。  相似文献   

2.
1965年,彭德怀在北京挂甲屯闲住6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了他,决定让彭德怀到成都参加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工作。于是,这年11月30日,彭德怀乘火车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谪居吴家花园的2250日何定元帅挂甲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一封信引起了毛泽东的盛怒。经过半个月的猛烈批斗,一纸《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撤销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长职务。之后,从8月16日到9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扩大...  相似文献   

4.
1962年,当蒲安修迫于形势,怀着爱彭德怀但更爱党的心情而决意离开吴家花园挂甲屯和彭德怀分道扬镳的时候,彭德怀不竟叹道:“要是坤模,她决不会离开我的!”坤模是谁?她就是几十年来鲜为人知的彭德怀结发妻子——“细妹子”刘坤模。  相似文献   

5.
黄少群 《党史文汇》2003,(11):20-23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黄克诚被列为"彭德怀反党集团"的第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6.
肖伟俐 《党建文汇》2007,(10):45-45
庐山会议后,倔强的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永福堂住所,到京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离群索居,开始了读书和务农的生活。但朱德还是惦记着自己的老战友和兄弟,他不避嫌,不怕受牵连。  相似文献   

7.
李意根 《党史博采》2008,(10):50-53
<正>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搬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开始了卸甲归田的生活。落魄中的彭德怀看到和自己朝夕共处的战友因为与自己关系较好而受到牵连,心里非常难过。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个军人也不见。以免引起怀疑,牵连来者。然而,在他生命最后的16年中,除了他的警卫、秘书以及看管和审讯他  相似文献   

8.
沿着北京城西行,我驱车来到坐落于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当我缓步踏入这座四合院时,一种酸楚、凄凉的气息顿时笼罩在我的心头。近40年前,在这个小院曾经居住过一位开国功臣、元帅、我的老领导彭德怀同志。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他错误地被批判。不久,被迫从中南海...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8)
彭德怀与黄克诚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两位湘籍将帅。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他俩相处得无拘无束、十分融洽,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彭德怀关心黄克诚,黄克诚时常提醒彭德怀,即使被错误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后,二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0.
经过1959年庐山会议那场政治风波,彭德怀离开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住到京郊的吴家花园,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闲适”的六年时光。据说此地曾是明末总兵吴三桂的一处园林,环境幽静。它周围还有四个名称颇为奇特的小村子:虎城、北门楼、教养局和挂甲屯。其中挂甲屯在京能一带最有名气,传说是宋朝三关大帅杨六郎戍边卫国歇息时晾晒铝甲的地方,故而得名。后来,有关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此说有讹,不足为信,但当地人宁愿以讹就讹,代代相传,以表达对精忠报国、满门英烈的杨家将的怀念和敬仰。星移物换,世事沧桑。千年之后,年…  相似文献   

11.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2.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王炯 《党史纵横》2001,(3):40-40
彭德怀自庐山会议以后,先是在北京挂甲屯吴家花园被软禁起来,直到 1965年秋。其间,彭德怀在吴家花园的水塘边,开了一块小小的试验地。 他非常精确地丈量过,面积整整一分,又仔细深翻平整,连每个土疙瘩都敲得粉碎,用手捏过,一天到晚都在这一分地里忙碌着。警卫员不免有些莫名其妙:彭总下这么大工夫苦心经营那一分地干嘛呀 ?于是就问彭总: “干吗刚好开一分地 ?” “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好算账。” “种庄稼的都像你这样深挖碎捏,一个人怕就只能种两三分地啰 !”警卫员又说。 彭总回答道:“这一分地神啦,少说…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于1959年七八月间召开的庐山会议,从前期继续纠“左”到后期错误地转为反右,批判彭德怀及所谓以他为首的“反党集团”,并扩展为全党范围的“反对行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方向性的逆转。  相似文献   

15.
刘畅 《党史纵览》2010,(6):54-55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副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并被追查莫须有的"里通外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0,(8)
1961年。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彭德怀元帅的谪居地。一天,一个中年军人匆匆走来,径直闯进彭德怀的住室,他是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刚由福建来京。彭德怀见侄儿来看他,十分高兴,赶紧起身亲切招呼。可是,彭启超却满脸怒气。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拔出手枪,“啪”地往桌上一放,气冲冲地说:“伯伯,还记得我们的君子协定吗?”彭德怀一怔,但很快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十多年前,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彭德怀望着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侄儿,深情地说:“你父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我都要继承烈士的遗志,为了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今后,如果有一天你不干革命,当了逃兵,我会毫不客气地拿枪打死你,绝不会顾念伯侄之情!如果我不革命了,你也同样可以  相似文献   

17.
马涛 《广东党史》2010,(11):17-21
<正>1978年,彭德怀被彻底平反昭雪。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重的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会后彭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  相似文献   

18.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这桩历史公案,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得到洗雪、澄清却在24年后的庐山会议上。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连续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气氛,和庐山的云雾一样变幻莫测。会议气氛的骤变,是由彭德怀7月14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引起的,从此会议的主题由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改变为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1959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本以纠"左"始,却以反右终,表面看来是当时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彭德怀给党的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不足四千字的信(许多论著误将其称为"万言书",与事实不符),对"三面红旗"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结果被视为对"三面红旗"、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本人的猖狂进攻.会议认为在党内结成了一个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反党集团",并据此通过决议,要求在全党普遍深入地开展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历史性错案得以铸成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