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1年12月到1952年10月,全国党政机关开展了一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是建国初期一场席卷全国的廉政风暴,是我党在执政后首次大规模的反贪惩腐斗争。在“三反”运动中,共查出贪污分子和犯有贪污错误的人员120余万,其中有党员干部20多万人。党员干部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受到行政上撤职、撤职查办、逮捕法办的达4029人,其中省部级干部25人、地厅级干部576人、县处级干部3428人。这场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党政机关中腐败现象,警醒和教育了大批干部,奠定了50年代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基础。建国初期的这场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和建国初期的反腐蚀斗争王秀珍1951年底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展开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是建国初期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一场严重斗争。这场斗争.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它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的重大作用在于,一方面,清除了内部的腐败分子,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贪污浪费问题,于1951年12月1曰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的指示》,部署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后,针对一些资本家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11):19-20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队伍也面临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新考验。1951年11月,东北局给中央的报告揭露出一些干部严重贪污、浪费的事实后,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随即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党政机关内部发动了一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主要是反贪污)的"三反"运动.这是我们党执政以后自觉地清除自身腐败现象的首次成功实践.重温毛泽东指导"三反"运动的反腐败思想,对推进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的兴廉治腐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崇文区“三反”“五反”运动概述商进明贝光生1951年12月,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当时称第七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以及市委关于在全市党、政、军、民内部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贪污、反浪费、...  相似文献   

8.
1951年末至1952年上半年,中共承德市委及所辖各县委在党中央和热河省委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场运动,无论从当时的社会效应,还是从今天的视角去看,都是建国初期一次较为成功的清除腐败,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斗争.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总结成功经验,将有益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有益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9):20-21
1951年,共和国百废待兴,全国各条战线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准备社会主义改造。然而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少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行动上开始腐化。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地暴露和发现了大量惊人的浪费、贪污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到1952年10月,党和政府在国家干部中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教育挽救了大批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三反”斗争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这一长期斗争的胜利的初战,它为我们进行反腐败斗争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三反”运动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悦 《求实》2004,(Z4)
反腐败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 ,也是我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惩治腐败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 ,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回顾建国初期的第一场反腐败运动 ,即 195 1年底至 195 2年 10月的“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运动 ,虽然距今已过去五十多年了 ,但这次成功的运动对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工作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三反”运动的时代背景2 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新中国刚刚成立 ,中国还处在旧社会的许多污泥浊水没有被完全荡清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全党…  相似文献   

13.
全国解放后,在取得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党中央、毛泽东在1951年底又发动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是我党执政后,自觉地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腐蚀,反对腐败现象,保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廉政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实践,是解放后反腐倡廉的第一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对党内会出现腐败现象就有清醒的认识。1949年3月23日,在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经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退回来就失败了,我…  相似文献   

14.
1951年12月至1952年7月,福建省委在县以上党政机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场运动,是福建省委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也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展的一次成功的惩治腐败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荡涤社会不良习气,并迅速形成了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 福建省档案馆保存着200余件有关“三反”运动的档案史料,主要有:中央、华东局、福建省委关于“三反”运动的指示、决定;福建省委、省直  相似文献   

15.
孙明莲 《党的建设》2007,(12):26-26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党中央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13,(12):50-51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  相似文献   

17.
董少东 《共产党人》2011,(18):32-37
1952年,党中央批准了华北局关于对刘青山、张子善判处死刑的建议,用两颗子弹,宣示了反腐肃贪的意志和决心。这是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保持党政机关廉洁,反对贪污腐败的初战。尽管刘、张二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功劳,但作为执掌着全国政权的党,必须对党内极端腐化堕落分子严加惩处,中共河北省委提出的处理意见说:若不严加惩处,我党将无词以对人民群众,国法将不能绳他人,对党损害异常严重。就在这两声枪响之后两个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贪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公布施行。  相似文献   

18.
殷月兰 《党史纵览》2014,(10):54-54
正在我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廉政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即使是在极其艰苦的苏维埃时期,面对艰苦的斗争环境,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大力提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浪费。1933年到1934年间,在中央苏区就曾进行了一次针对中央苏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反贪污浪费运动。  相似文献   

19.
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团拜会上,毛泽东主席号召“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相似文献   

20.
1951年底至195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县以上党政机关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毛泽东是这场运动的主帅。他坐镇中南海,指挥全中国,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党内贪污腐败行为展开了坚决、勇猛、毫不留情的斗争,并取得了彻底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三反”运动的起动是从东北开始的。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中共中央东北局发现了东北一些党政机关和干部存在着较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