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迪 《学习月刊》2012,(12):21-2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深入市民社会探讨人的本质的奠基作。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核心概念,分析了人的本质及其内在结构,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通过异化私有财产运动而自我扬弃自我实现的过程。本文遵循马克思的这一思路,历史地考察异化概念的演变,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核。异化一般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产生出对立面,而且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作用于主体本身。在西方哲学史上,异化这个概念是讲人的,是用于说明人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文化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理想.作为劳动异化的一部分,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条件下文化异化现象,并且解释了文化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文化异化的现实道路.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基本方法和结论对于当今文化批判和文化哲学的发展仍是一个启发性源泉,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构建异化的生产关系来剥削工人阶级的利益所造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和劳动的异化现象,在他生前未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着重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斯密的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劳动异化的本质,对人的自由思想和创造美的活动的真正价值体现做了详述。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也对当前拜金主义的异化消费模式、资本主义社会下数字劳动异化以及异质性劳动转变有着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6.
易菲 《学习月刊》2011,(8):24-2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实践美学的基础。但《手稿》的出发点不是谈美学,《手稿》序言: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联系。[1]卢卡奇评价:马克思美学既存在又不存在。[2]然而马克思在分析人的生产实践时提出了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其深层次的意义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体论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出发进行文本探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出发点,把自然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现实境遇,把实体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的材料和条件,把存在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现实感性世界.因此,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本体论建构,蕴含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基于这种世界观而逻辑形成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对象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人实现了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随着私有财产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分工的日渐深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全面异化:异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却是暂时的,随着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制度的积极扬弃以及对"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克服,人类会在新的更高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