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话的艺术     
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是多样的,谈话是其中之一。一次恰如其分的谈话能使消沉者振奋,违纪者受到教育,思想不通者顿开茅塞,一个集体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怎样使谈话产生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怎样使谈话产生如此效用呢?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点滴体会。谈话分成两种类型即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无论那种谈话都是有目的的,谈话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重复一遍,教育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因此,就必须使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即迫使学生去思考自己。这就是我们谈话的目的。老师的话是说给学生听的。老师的话要竭力使学生超脱事实去思索其中的思想,这样才会联想自己。也许学生会把老师讲述的事实忘掉,但只要这种谈话确实有教育作用,它所引起的感情影响是永远不会记的。老师越是用崇高的信念、具有感召力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就越能启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检查。让学生怀着惶惑不安的心情离开老师,这就达到了我们的谈话目的。谈话要有鼓舞和激励作用。首先要深信我所说的和用整个心灵的力量所捍卫的一切是正确的。只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些教师经常报怨,自己对学生谈话全是肺腑之言,只差没把心掏出来,可学生还是听不进去。究其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关心,所以,也  相似文献   

3.
与学生谈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又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但是,据了解,一些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往往是相当表面和肤浅的,有的纯粹是警告或教训式的。这样的谈话,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我认为老师与学生谈话,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应当坚持“三心”和“二意”。“三心”即留心、用心、耐心;“二意”即深意、创意。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育人故事——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课后按时来到办公室,因为他守信守时,老师掏出一颗糖奖给他。他又是惊喜又是羞愧地说:“老师,我错了。”于是,老师又掏出一颗糖,奖励他认识到了错误……学生是忐忑不安地去受训,得到的却是一次次意外的奖赏,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在这里,教育者一次次地发现并表扬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沮丧愧疚之时获得自尊,恢复自信,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挖掘了学生的兴奋点也就到了整个课堂的“高潮”,课堂显得“活泼”起来,“热闹”起来。一、情感语文是一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枯燥无味的文字后面蕴藏着很丰富的情感,这是学科所固有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开发、去体会。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需要教师有积极的情感。老师要对学生有爱的传达。著名教师斯霞、于永正的课可谓精彩纷呈,而其中所包含的师生之间的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  相似文献   

6.
谈话是每个政工人员在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同时也是每个政工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因此,注重谈话艺术,有助于我们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 一、谈话要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谈话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倩绪、神色,分析谈话可能对学生引起的内心矛盾冲突,耐心听取学生的陈述、表态,捕捉谈话中的每一个信息,及时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设计谈话提纲,提高谈话工作效率,是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巡察工作中,注重备好谈话前的谈话提纲这一课,充分运用会议记录、工作计划和总结、案卷、账簿、凭证等原始资料,在全面了解被巡察单位工作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实施"ABC谈话法",做到点、线、面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精心为每一名谈话对象量身定制一份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目的性,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樊小波 《山西青年》2022,(5):177-180
近年来,高职院校出现了不少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发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就业压力、学习问题、人际关系等,班主任作为联系学生最密切的老师,需时刻关注班级里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状态,掌握心理服务方法和流程,尽可能及时、高效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应通过深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交往、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事前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
学生:老师,在上次谈话中,您已经把什么是人权讲清楚了.这一次请您说说,学习《中国的人权状况》这本书,我们应当着重领会什么问题?老师:我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权的关系是我们应当着重领会的主要问题.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是享有人权的,而且他们享有的人权是很充分的,与任何国家相比都不逊色.《中国的人权状况》一书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杨玉国已经从事这份神圣的工作24年。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24年来,杨玉国悉心地总结出了一套爱心教育工作法。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生活,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艺术,他满怀着爱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课上得多么好,如果不懂得用心去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玉屏侗族自治县在全县教育系统创新开展以每周一次谈话、每周一次学习辅导、每月一次家访为主要内容的"一对一"帮扶活动,着力消除精神贫困,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一是路径设计,突出一个"统"字。成立了教育扶贫"一  相似文献   

12.
范老师课间在楼道内与学生谈话时,被追跑打闹的学生小张撞倒受了伤。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司法鉴定中心评定其伤残程度为八级。因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进展,范老师将小张和所在学校告上法庭,要求二被告共同赔偿8万元伤残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为庆贺《胡绳全书》出版举行座谈会,社会科学界这么多同志到会,群贤毕至,高度评价胡绳同志的学术成就,并且向年过8旬的胡绳同志表示敬意。在座的同志,如果说不是全部,至少是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胡绳同志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的影响。我想借这个机会,说说我所认识的胡绳同志,说说我作为学生从他那里得到的教益。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年龄上,胡绳同志都是我的长辈。胡绳同志是我的领导和老师。按照胡绳同志自己的说法,还有一层关系,就是“同学”。70年末,有一次去看望胡绳同志,谈话间有一位我不相识的朋友来访,胡绳同志向他…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一个班里,最让人头疼的是“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能够以一当十,让班主任心力憔悴而无暇旁顾。作为班主任,找“问题学生”谈话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去关心学生,没有找准那根弦,即使你是好心,也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如果是居高临下,指比学生的一二三,学生口头承认,心里却不服气,效果会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5.
漫长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与老师有关的体验和经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老师们每次谈起时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相处中经常会碰  相似文献   

16.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常见方法,也是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法宝。在实际工作中,貌似平常的谈话其实也有许多讲究,是一门艺术。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头脑敏捷、眼光挑剔,与他们谈话,要把握谈话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文汇》2006,(3):16-20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岁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但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就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在这一年半中,重病在身的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包括他主动约请和别的领导人要求来谈话,有时会见外宾后还留下主要陪见人谈话).谈话时间最长时一次可达4小时20分钟.会见外宾65次,会见港澳人士3次,每次时间大都在1小时左右,最短的一次也有15分钟.开会32次,一次会最长可开3小时45分钟.去医院外看人5次.  相似文献   

18.
正又一次期末考试结束了,在几家欢乐几家愁时,不妨看看那些值得借鉴的国外教学方式——对于一直在中国接受教育的我们,上课的模式一向都是固定而略带乏味的: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灌输知识,学生有的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则干脆开起了小差,自娱自乐。偶尔有老师提问,大家也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答非所问。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我们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加真实地去审视孩子所经历的教育,我们搜集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9.
同干部谈话,是我们党长期形成并一贯坚持和倡导的思想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识别、教育干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形势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谈话对象不同,谈话内容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所以,要做到正确、合理、充分地运用谈话这一工作形式,提高谈话质量,就应当科学地把握同干部谈话的艺术和技巧。 1、要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在同提拔任职的干部谈话时,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直接挑明组织意图,并以提要求为主,在适度表扬优点的同时,重点指出其缺点与不足,使其头脑清醒,戒骄戒躁。因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承载这次谈话的主要文本。从文本创制经过看,邓小平付出了大量心血,作用最为关键。此外,从中央决策层到湖北、广东等地的众多党员干部以及一批理论、新闻工作者,为记录、整理邓小平的谈话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文本传播过程看,在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党传达该文本之前,广东、上海等地的党报党刊已通过社论等形式向社会阐释邓小平谈话要点。正式传达之后,大约20天即传达至各地基层党组织,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文本内涵看,在1992年春的南方之行前后,邓小平还在上海浦东、北京首钢等地有过数次谈话,其内容、精神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也可视为南方谈话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