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2日,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的斗牛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来自省内开阳、贵定、龙里、福泉、瓮安五县市的各族群众披金戴银,身着节日盛装,来到此地观看斗牛。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正逢当地苗族传统节日"斗牛节"。每年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苗族群众都会隆重集会,举行"跳园"、"斗牛"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苗乡斗牛     
王建中 《当代贵州》2010,(11):59-59
世界最精彩的斗牛在中国,中国最精彩的斗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的在黔东南苗族的斗牛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卡拉村位于丹寨县龙泉镇东部,距县城4公里,紧临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有"中国鸟笼之乡"的美称,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卡拉村拥有苗族特有的民居建筑,有优美的巷道和小道,独特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式,精美的鸟笼建筑装饰,苍老的古树,幽深的水井,碧绿的池塘。卡拉村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耍龙、跳芦笙舞、斗牛、赛马、斗鸟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3月9日,宦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数干名苗族同胞齐聚庆灵山苗寨庆祝“花山节”。“花山节”是苗族民间盛大的传统节日,又称“踩花山”、“跳场”、“跳花”、“耍花山”等,各地节期不同。节日期间,苗族同胞换上盛装,聚集在一起,吹着芦笙,载歌载舞,祈祷丰年。男女青年也在此佳节互相对歌,寻觅佳偶。  相似文献   

5.
书林漫步     
《苗族史诗通解》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6.
湖南苗族共有人口 1568961人 (1990年统计数字 ),占全省总人口的 2 59%,分布于全省 14个市州,主要聚居于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麻阳县、邵阳市绥宁县和城步县。   “苗”的名称,溯源于尧、舜时的“三苗” (又称“有苗”或“苗民” )。由于分布地域广阔,其自称不尽相同,湘西苗族多自称“果雄”、“仡熊”。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湖南苗语属湘西方言和黔东方言。   苗族民间歌谣很有特点,可分为史诗、风俗歌、苦歌、情歌等。苗族韵文体的史诗是较规范化的大型民间口头文学,是苗族生…  相似文献   

7.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雷公山北坡。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汉、布依、壮、回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8%,是民族海洋的中心,有“苗族第一县”之称。历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苗族的重点县。  相似文献   

9.
傅泊霖  文媛 《当代贵州》2013,(32):12-12
11月10日,有“苗疆圣地”之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迎来了苗家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苗年,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苗族同胞及海外游客万余人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共享苗族歌舞。领略苗族风情。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我当选湾滩河镇新营村村支书时,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就连办公室都是租用的。面对全村2700多名群众的期盼,我决心顶起新营村一片天,带领群众实干苦干,改变这种困难处境。我始终认为,没有发展,什么都是空谈。上任伊始,我提出“建一个贵阳周边最大的斗牛城,我个人借款50万元给村里,一分利息都不要,赔了算我的,赚了算集体的!”大家都表示支持。于是,我带领村支“两委”到凯里、普定、麻江实地考察斗牛城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自古能歌善舞,尤以苗族为甚。苗族村民自诩:“会讲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苗族民间舞蹈有许多种,因道具、动作、主题以及表演场合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以道具命名  相似文献   

12.
杨律璇 《当代贵州》2009,(12):F0004-F0004
早在五千多年前,苗族祖先就已在长江、黄河流域栖居,后由于部落战争.苗族先民逐渐向中国南方迁移。如今约有50%的苗族人民生活在贵州。而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后汉书》就记载了西南地区苗、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苗族先民当时已掌握了刺绣,织锦、蜡染等手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处苗岭腹地、雷公山麓的郎德寨,居住着百来户苗族同胞,1987年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村寨对外开放以来,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整治寨容寨貌,弘扬民族文化,以其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打开山门迎远客,走出山门闯世界”,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展示苗族文化的亮丽窗口,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一。郎德获此两项殊荣,与“铜鼓文化”关系极大。作为苗族村寨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郎德寨,以其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9,(5):F0004-F0004
杨秀芝,凯里市人,苗族,9岁学绣至今已40年,是集多种绣艺于一身的苗族刺绣女艺人,她的绣艺在2008“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5.
雷山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雷山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农耕、建筑、服饰、银饰、饮食、节日、歌舞、礼仪习俗等苗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雷山有“苗疆圣地”之称。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2,(1):F0003-F0003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渝边界的怀化市西北部,辖17个乡、6个镇。全县国土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其中苗族占78.8%,为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素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生态示范县”的美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高坡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东南部,与黔南州龙里县毗连。其地甚高,境内黄帝峰海拔1600多米,是贵阳市的制高点。高坡现有1.7万多人,几乎全是苗族,是个以“印牌苗”为主体的苗族乡。民间相传,这支苗族的先民曾是皇帝的“掌印官”。由于战乱的缘故,辗转迁徙到高坡。为防途中失散,约以“印牌”为记。所谓“印牌”就是妇女背上的一方形刺绣装饰物。此物成了“印牌苗”的特殊标志,一直保留至今。高坡是贵州高原的一个缩影,这里跬步皆山,洞穴文化分外发达。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19.
邹鹏 《云岭先锋》2018,(2):28-29
“我们苗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欢迎来我们苗家过年!”在文山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罗家坪村民小组的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苗族大姐马绍美边喂猪、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与记者交谈。  相似文献   

20.
张庭珍,成了新闻人物啦!《人民日报》上出现了她的名字,《贵州日报》上有了她身着苗族盛装的风姿。她是2000年表彰的1931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苗族代表。  台江县的青山绿水间繁衍生息着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苗族人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姿、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苗族刺绣就是其中一支奇葩。由于交通和历史的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苗绣这朵奇葩依旧开在深山人未识,只能是苗家姐妹们比赛心灵手巧的物证。  1966年,正在上高二的张庭珍,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回家当了农民,以后就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