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登门拜访郭教授,是件十分怡情悦性的事。斗室书屋里三个小时的海阔天空,郭先生谦虚、认真、亲和的学者风范让人须臾不能忘怀。于是率性记下所谈,竟足足有十五页之多,且斟酌推敲之后更觉字字珠玑、沁人心脾。在秋瑾研究领域,郭先生的首席地位当之无愧。他的《秋瑾年谱》、《秋瑾诗文选》、《秋瑾文学论稿》以及编辑合成的《秋瑾研究资料》,其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精确度都是绝无仅有的。近年出版发行的三卷本学术专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中国近代翻译文  相似文献   

2.
100年来,秋瑾之死牵动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神经,舆论强烈谴责杀人者、告密者、旁观者,鲁迅小说《药》里的夏瑜即暗指秋瑾……  相似文献   

3.
秋瑾,我国著名革命活动家,杰出的妇女解放事业的宣传家、鼓动家。秋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在留日期间她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三和会”和“共爱会”。创办《白话》杂志,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权。1605年6月加入“光复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3,(21)
秋瑾参选“西湖佳人”引发争议 今年西湖博览会闭幕式文艺晚会上将有个大型歌舞节目《西湖歌舞》(暂定名),其主角是历史上与西湖有关的十位女子。为此主办单位向社会征集西湖十佳人,有人推举秋瑾作为候选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魏玉莲 《前沿》2012,(11):199-200
秋瑾一生侠气凛然,受到《史记·游侠列传》和《剑侠传》的影响颇深。她直接效仿郭解之流的仗义疏财、解人困厄的义行,同时又将游侠好结交权贵以扬名的行为模式纳入团结革命志士反清的宗旨下。《剑侠传》不仅为秋瑾提供了有共同嗜剑爱好的知己,而且又为她提供了刀剑由纯粹的喜好而向除暴安民的情感提升,同时也包蕴着无畏生死的意念。她仿效古代游侠典范的同时,又偏向女界的拯救彰显女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不知是脑袋里的哪一条神经被触动,向来不喜欢绘国画的我,竟然操作起写意国画仕女图来。唐代的宠妃、宫女,宋代的词人李清照,《红楼梦》里的黛玉、晴雯,《聊斋》中的阿宝,清末女杰秋瑾都成了我笔下的人物。凭借自己原有的油画写实功底,单就人物的造型也还凑合。可不同的形象、气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衣着服饰着实让人伤点脑筋花些功夫。易安居士的恃才傲物,唐代宫女的丰盈妩媚,黛玉、秋瑾不同的反叛精神,都是画中着力表现之处,单凭画得胖一点、瘦一点和服饰艳丽、朴素,头上的簪花多少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把握她们各…  相似文献   

7.
正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  相似文献   

8.
影视书屋     
《台声》2011,(10):86-87
秋瑾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见识广博,极爱祖国山河之美,打拳舞刀、骑马射箭,巾帼不让须眉。21岁下嫁湘潭首富王廷钧,但丈夫无心家事国事,秋瑾只得写诗抒怀,后随丈夫迁居北京,途中目睹京滓一带被八国联军摧残得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夫妇俩在中秋佳节吵起来,秋瑾离家出走,因向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文化,毅然选择去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秋瑾的照片入手,结合中日两国学者关于秋瑾装束的记载,讨论易装在秋瑾走向革命道路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分析秋瑾女扮男装的行为动机及其投射出的深层文化心理。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学者笔下的秋瑾装束有一定的出入,来自异域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印象中单一刻板的秋瑾形象。根据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秋瑾的女扮男装可以被视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个人反抗形式。秋瑾从最初自发地反抗家庭中的夫权压制,到自觉投身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活动,直至为国捐躯,在此过程中,不仅摆脱了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更完成了社会身份的蜕变。  相似文献   

10.
1908年2月25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四,杭州西湖岸边聚集了四五百表情肃穆的人,他们正在公祭一位奇女子——鉴湖女侠秋瑾。  相似文献   

11.
郭辉 《求索》2012,(8):101-103
随着秋瑾研究的不断广延深拓,秋瑾已不再是以简单的"政治人物"或"英雄人物"就可以概括的,她短暂的生命已经升华为更加复杂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标志。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从总体上整合和把握秋瑾的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的专著面世。笔者经过对秋瑾的身世和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力图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把握秋瑾的多重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秋瑾"形象。  相似文献   

12.
集邮     
辛亥革命時期著名人物郵電部於一九九一年十月十日發行《辛亥革命時期著名人物》紀念郵票一套,共三枚。圖一,徐錫麟(一八七三——一九○七)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面值二十分。圖二,秋瑾(一八七五——一九○七)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面值二十分。图三,宋教仁(一八八二——一九一三)近代民主革命家。面值二十分。  相似文献   

13.
论秋瑾性别角色转换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秋瑾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秋瑾突破传统性别文化域囿,在诗歌创作中,以男性的口吻抒情、言志,宣扬非主流的社会观念,其诗作风格呈现出男性化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秋瑾女扮男装,进入男性社会活动空间,不仅在服饰上,而且试图从社会性别上消除男女间的差异。在行事方式上,秋瑾仿效男性,执着家国理想,慨然赴死。秋瑾的死是她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追寻,也是女性从事社会活动却无法得到社会认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20-22
<正>辛亥·红颜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秋瑾留学日本期间所作的《鹧鸪天》。自言其志的一阕词,数年后,成了她参加革命的"罪证"。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春秋》2013,(4):36-37
外祖父栾钟垚(栾星壑)是山东籍最早的同盟会成员(53人)之一。在日本东京时(1905年),出身寒门的外祖父就积极倡导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1906年回国后在青岛主持《晨钟》报的国内发行事务,并为策动武装起义做各项准备。后应秋瑾之邀去南方诸省参加革命活动。南方暴动失败后,外祖父辗转去东北协助曾是山东同盟会主盟的徐镜心发行《盛京时报》。这期间,他曾向刚回国(1909年前后)的丁惟汾(山东后任主盟)提出了"山东起义必先取烟台"的战略主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和表亲肖廷枚(也是革命党人)亲赴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5日,是我国辛亥革命先烈秋瑾英勇献身91周年纪念日。当年烈士就义的绍兴轩亭口,现在已经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旅游景点。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少年时的秋瑾在福建厦门目睹了殖民者的凶横霸道以及土豪劣绅的  相似文献   

17.
汪瑞宁 《世纪行》2007,(7):39-41
一百年前的7月15日凌晨4时,杰出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的先驱——秋瑾,被反动的清政府杀害于绍兴轩亭口,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1,(3):64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东渡后改名瑾,字璇卿,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妇女解放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先驱。秋瑾出生在一个重诗礼传家的官宦家庭。很小受到了良好的民族文化的熏陶,11岁时就已会作诗。秋瑾在诗文中热情赞美过花木兰、秦良玉、沈云英等多位在古代中国有过巍巍功业的巾帼英雄,立志仿效她们成为振兴中华的一代英豪。  相似文献   

19.
秋瑾百年祭     
《中国妇运》2007,(7):47-48,35
一百年前,秋瑾(清末著名的民主革命者,字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因为爱国反清,1907年7月15日,被清政府杀害于浙江省绍兴市轩亭口,年仅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5)
当年红玉真英杰,破虏亲将战鼓挝。——秋瑾《愤时叠前韵》宋代抗金民族英雄梁红玉(?——1053),是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为保卫国家立下殊勋而名标青史的巾帽英雄。梁红玉,楚州北辰坊(今江苏淮安市新城村)人,家本寒微,织薄(蒲草编席)为生。靖康之难,金军南侵,江淮兵乱,红玉随母亲家人避难京口(今江苏镇江),流落为军中艺妓。她慧眼识英雄,对在京口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