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立人 《学习论坛》2005,21(10):7-10
政府是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政府要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就要遵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政府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刊为此编发下面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就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进行探讨,力求对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樊怀洪 《学习论坛》2005,21(10):13-14
政府是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政府要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就要遵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政府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刊为此编发下面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就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进行探讨,力求对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行政改革与政府适度仿企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志华 《探索》2001,(6):51-53
在社会变迁的速率大大加快的现时代,行政改革应该是系统化的行政体制改革,而行政体制改革的出路在于行政体制创新.行政体制创新需要从既定体制外部寻找行政改革的借鉴或参照模式.与政府相比,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制度在运作中表现出更富有活力、更具有绩效.因此,政府适度仿企业化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新途径.政府适度仿企业化涉及行政理念、组织结构、运作模式以及人事行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民昌 《学习论坛》2005,21(10):5-7
政府是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政府要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就要遵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政府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刊为此编发下面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就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进行探讨,力求对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政府创新的内涵包括观念、理论、体制、人员和操作等五个层面的创新。政府创新是通过政府官员的改革行为得以实现的,因而其直接动力就是政府官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然而从根本上说,政府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实践。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政府创新的推进可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执政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对行政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政府功能输出机制、政府管理组织环境、政府管理技术载体的创新.优化整个行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地方行政体制变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改革现有网状行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政府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的关系.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共服务提供者接近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作出回应,这要求调整各级政府权力配置,赋予基层政府更多执行权力.我国应当推行以职能调整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在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职权前提下,根据职权设置行政机关.我国政府内推行"三权分立"是可行的.政府系统内权力划分要考虑决策权与执行权有效制约问题,更要通过分离决策权和执行权以提高行政效率.执行机构多元化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关系明确化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是在传统的道德选择基础上,对管制型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一种新的政府职能体系和管理模式。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两种政府模式的较量。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改革的经验,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机构改革,虽仍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但它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并且找到了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的着眼点,即制度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体系、政府过程:打造有效政府的两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体系、政府过程是有效政府内涵的两个层面,打造有效政府应把政府体系、政府过程作为两个着力点。从政府体系着手打造有效政府,要树立人本行政的政府理念,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加强政府体系法制建设。从政府过程着手打造有效政府,要实现行政立法科学化、行政执法现代化、行政监督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