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等国民党军政要人与各界人士代表,在包头市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2.
三、“绥远方式” 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问题成为傅作义日夜思虑的一个问题。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傅作义将他的部队改编为三十五军,移驻绥远。以后,又接任绥远省主席。1947年1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绥远省是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1949年9月19日,绥远以“绥远方式”和平解放,当时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法宝的胜利成果。“绥远方式”的提出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年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  相似文献   

4.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重要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东北我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开辟新的战场,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晋绥军区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部队,共49000余人联合作战.令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与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西出绥远,歼灭绥远守敌,并相机攻占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解放全绥远,以钳制国  相似文献   

5.
却说1925年3月,中共绥远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在组织群众斗争包括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运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党团组织。1925年末,绥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赵古铎等五六名优秀青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组成团小组。1926年初,路作霖来绥远任青年团支部书记,先后发展刘进仁、张焕文等十余名团员,并在团支部下设立了团的小组。1926年6月,共产党支部成立,路作霖任书记,党员有吉雅泰、彭振刚、杨曙晓、刘进仁等。这一时期,中共绥远工委还分别在萨县、和林县、武川县、归绥县、土默特旗组建了五个旗县工委。同时,内蒙古其它地区如热河、察…  相似文献   

6.
绥远城的象征——将军衙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筑的军事驻防城。它倚阴山,屏大漠,南临黄河,通达长城,西至河西走廓,形势险要。将军衙署既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绥远城的象征。(一)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据《归绥识略》记载:“将军署,乾隆二年建,计房一百八十三间”。从绥远城将军贻谷主修的、于光绪三十四年刊印的《绥远旗志》一书中所绘制的将军衙署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厅…  相似文献   

7.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将军审时度势,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放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领绥远省军政人员通电起义.之后,他积极追求进步,以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的身份,致力于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实现部队解放军化、地方解放区化,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勤奋工作,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解决剩余国民党军队所采用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主要是以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则采取和平方法。虽然同为和平解决,但两者又有若干不同之处。北平和平谈判历经几个回合,傅作义的态度随着时局的发展几度变化;中国共产党则以实力为后盾,边谈边打,以打促谈,最终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解决绥远问题的过程中,董其武主持下的绥远当局内外交困;中国共产党在傅作义的帮助下,对绥远军政人员既注重打通思想,又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成了绥远起义。  相似文献   

9.
董其武,山西河津县人。曾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中将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1949年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解放军陆军第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离职休养的董其武,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的董其武将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神圣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49年7月14日,傅作义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绥远方面最近工作情形,“请主席再予支持,期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7月16日,毛主席接见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将军。我(薄一波,下同)和聂荣臻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接见。毛主席首先肯定了傅作义7月14目的信,“学习有进步,信写得好,观点正确”。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说:“绥远抗战你首先发动,有功;剿共有罪;北平方式有功,绥远方式更有功。剿共不好,但将功折罪,清洗了剿共一段,以后再不提了。”毛主席提出t让傅作义亲自去归绥,解决绥远问题,原则是愿留者留,愿…  相似文献   

11.
董其武(1899-1989),山西省河津县人,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1928年投效傅作义,历任参谋、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首创“绥远方式”.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  相似文献   

12.
1937年6月下旬,我趁东京东亚预备学校放暑假之便,离开日本回国,想不到因沿途受暑,回到家中便病倒了,而芦沟桥事变也就在我回到家中的当天晚上爆发了。1937年7月底,我抱病参加了绥远民众抗日救亡会的成立大会,被推选为负责宣传工作的组长。 绥远民众抗日救亡会刚成立时,并没有引起绥远执政当局的注意。后来,由于抗日救亡会活动日益活跃,成绩显著,加之报纸上又常报道宣传,从而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并开始加以阻挠和破  相似文献   

13.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将军审时度势,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放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领绥远省军政人员通电起义。 1950年3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两次约见董其武,与其畅谈。毛泽东不仅肯定了他领导绥远起义的功劳,而且对他讲了共产党的政策和根本宗旨。毛泽东的谆谆话语如缕缕春风使他茅塞顿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实践》2009,(3):54-54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的军事驻防城.它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于乾隆四年(1739年),据<清高宗实录>卷139<乾隆六年三月甲午>记载,绥远城"西界黄河,北通札萨克,东接察哈尔大青山前后,系满洲蒙古八旗牧场喇嘛游牧地方".同时,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权力机构--绥远城将军衙署及其配套的各类(协领、佐领等)权力机构,也在此城告竣之时落成.  相似文献   

15.
全国大革命的高潮引起国内外右派势力的惊恐不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终于背叛革命,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死于反动军阀之手。1927年6月中旬,绥远国民党右派陈国英、焦子明等人,勾结都统商震,成立了“绥远国民党清党委员会”,白色恐怖席卷绥远地区,大革命以来内蒙古地区建立的一批又一批党的组织,遭到破坏,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壮烈牺牲。1927年8月,多松年在张家口被奉军军阀钉死在大境门城墙上;秋,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总指挥的旺丹尼玛被奸细毒死;10月,蒙古族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和缅怀那些曾经献身于革命事业的英雄,重温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意义。本文对发生在1936年的绥远抗战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将绥远抗战胜利意义传承下去,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绥远原为内蒙古之一部分,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一九二九年建省,一九五四年撤销省建制,划归内蒙古。在日寇侵华战争中,绥远省蒙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有过大青山抗日斗争等光荣史绩,现已有专著及大量专题文章论及。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三六年秋冬之际,由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7)
正贾力更,蒙古族,原名康富成,内蒙古土默特旗把什村人。1925年就读于北京蒙藏学校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奉派前往广州,进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在中共绥远地委领导下,以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在归绥西区从事农民运动。他与王建功一起,成功地领导了1927年春毕克齐反清丈斗争,并参与了同年3月28日在归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筹建新中国,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作了主题报告。他开篇就讲,今后解决国民党这100多万军队的方式,不外乎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天津方式,就是用战斗的方式解决;北平方式,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式,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成人民解放军;绥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姚喆1906年农历8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第二区永安乡横塘冲村(今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光辉村)的一户中农家庭。1925年11月加入农民协会,翌年任乡农协主席。1928年7月,姚吉吉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随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的领导下,姚吉吉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姚吉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旅参谋长、绥远大青山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绥远塞北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八军军长、绥蒙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校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曾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姚吉吉被授予中将军衔,毛泽东称他为“开国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