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一到重庆,就从气势上压倒了蒋介石。当天晚上,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他的林园官邸作客,两人对面而坐,侃侃而谈。在讲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终于打垮了日本人的时候,蒋介石站起身,从靠墙的壁柜里面取出一把金灿灿的带鞘宝剑说:“这是我们在安徽太湖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身上缴获的日本天皇御赐的宝剑。我们20年没见面了,今天又走到了一起,把它送给你作个纪念。”毛泽东知道蒋介石是在夸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劳,坦然接过来,笑了笑说:“你晓得,我们这些年老是在日本人的肚子里面打滚,连饭都吃不抱,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 这是1956年深秋—— 台北阳明山的树叶已由青翠转成墨绿;远处的荷塘,采摘后的莲篷杆,在秋风中孤独地竖着。一条蜿蜒的汽车路从塘边密林间穿过,通向一座横在山脚下的别致的建筑,这里是蒋介石的官邸。 蒋介石正在会神地过目着一叠照片,泪珠似止不住的泉水,从他那深陷的眼窝中涌出,滴在长袍的前襟上,他没有去擦它,任眼泪流着,他感到这样心里才得以慰藉。 了解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是不哭的,这大概与他的职业和生性有关。只是当他的母亲逝世时,才流过一次不少的泪水,此后再没  相似文献   

4.
一队队群众正义愤填地行进在街头。从他们高举的横幅上可清晰看到“反美蒋轰炸,买国债照片真实记载了解放初期上海人民在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斗争中的一个群众游行集会场面。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以后,国民党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在6月23日,即公然宣布对上海口岸实行武装封锁;与此同时,还派遣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妄图把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国民党蒋介石的这一手是很毒辣的,一度给上海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因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城市,上海的工业生产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甚至全市500方人的口粮毛有一半以上靠洋术洋面。武装封锁.断绝了…  相似文献   

5.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一张令人激动,催人泪下的照片(见后页)。照片上周恩来停立在雨中,没有打伞,他置雨水而不顾,深情脉脉地望着为欢送蓬皮杜(法国总统)和他而站立在雨中的群众……这又是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摄下的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亲临上海,同上海人民相见的最后一幅画面,睹物思人,我们不由地从心中升起对他的怀念之情。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一九七三年九月,当时的周思来总理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已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了。但他不顾自己年迈而虚弱的身体.又一次陪同外宾──法国总统蓬皮杜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在虹桥…  相似文献   

8.
1930年,蒋介石的中央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结果蒋介石是赢家。蒋介石为了打赢这场军阀战争,吞并和消灭阎、冯的势力,真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技俩──蒋介石借阎锡山之手平定了唐生智,反过来又要收拾阎锡山西北军第二次反蒋失败,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建安村,蒋介石给冯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南京供职。想要两边取利的阎锡山,虽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然而这是蒋介石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若离开他的老巢到南京去当官,他的晋系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老好巨…  相似文献   

9.
1974年4月5日凌晨,全台湾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声中,蒋介石走完88岁的生命历程。这是蒋介石肉身的终点,却也是他真正“神化”的开始。其实,早在蒋介石的生命还没画上句号之前,“蒋公”在台湾就无所不在,全台湾也早就把“蒋公”当成偶像崇拜着。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安徽大学附近的省立第一女中搞校庆,安徽大学学生与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遂引发一场学生风潮。时值蒋介石路经安庆,便召见校长刘文典训话。刘文典入室.不脱帽子,昂然坐下。又见他拿出一根香烟,擦着火柴猛抽,蒋介石就斥他为人师表,为何如此无礼。刘文典却只顾仰天喷出烟圈。蒋介石让他交出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肇事的学生,刘文典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说:  相似文献   

11.
1947年1月的鲁南,积雪遍野,寒风凛冽。身负战役指挥重任的粟裕披着大衣,站在标着红红绿绿箭头的地图前面,凝视着,沉思着,已有一天多时间,足未出门,几乎废寝忘食。他弹精竭虑筹划着一场大战的作战方案。鲁南战役后,蒋介石继续对战场形势作出错误判断、他认为,在华东战场上,国民党军虽损失了20多万兵力,但占领了比较富裕的苏皖解放区,并把我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其参谋总长陈诚在一份内部文件中说:苏北、山东“共军大势已去”,“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蒋介石、陈诚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列平 《党史文汇》2003,(2):29-31
第二章宣侠父对抗蒋介石廖仲恺劝解无效果蒋介石虽然闹了一场辞职出走风波,但最终还是回来了。孙中山也没与他计较这些,见了面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地跟他握手,请他坐下,然后大笔一挥,满足了蒋介石的要求,正式任命他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同时兼任粤军参谋长。这起风波,到底还是蒋介石赢了。经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黄埔军校此次招生从1200余人中经过严格挑选,正取学员350名,备取学员120名,加之军部所属的讲武堂150名学员归并到黄埔军校,这样,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共计60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占学员总数的8%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刚到颜炳华的家里,他就把所收藏的老照片一张张地摆出来,每张照片都附带着他自己写的说明材料。照片上都是一身戎装的飞行员,雄姿英发,目视蓝天。他们都是志愿军空军十五师四十五团的战士。  相似文献   

14.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5.
初涉政坛的蒋介石首先经历了两件大事:暗杀陶成章与陈其美被刺。而暗杀陶成章更是首开民国时期用暗杀手段对付政敌的卑劣先例。蒋介石从此之后便经常把暗杀作为对付政敌与政客的有效手段。自他掌握国民党统治政权后。各类政治暗杀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无不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如邓演达案、杨杏佛案、史量才案、李公朴与闻一多案等等。然而让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是,他的对手也群起效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究其原因,是日寇对蒋介石集团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的两手策略,迫使蒋经常首鼠两端。抗战时期,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与汪精卫有着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日寇对蒋诱降、日蒋相互勾结的内幕以及诱降未…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死后总会在世间留下一些东西。见到他 (她 )所留下的东西,也就能了解这人生前的“一二三”来。   雷锋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他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有他所做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好事,而且每篇日记后面都写有他的感想。从这些极其普通的日记中,我们窥见了雷锋极其高贵的品格。   焦裕禄死后留下了一把破藤椅。一九六四年春天,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他经常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从这把破旧不堪的藤椅上,我们看到了焦裕禄为了兰考的老百…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20.
鏖战东山岛     
朝鲜战争一声炮响,使得风雨飘摇的台湾蒋介石政权得以暂时苟安。强大的美国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我解放大军只好望洋兴叹。1953年,惊魂初定的蒋介石见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打得难解难分,我军无力两线作战之际,遂又发出了“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梦癔。从哪里下手呢?他那阴鸷的目光盯住了地处粤闽两省交界、又与金门岛不远的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蒋军陆、海、空三军联合出动,向我仅有一团守军的东山岛发动突袭。蒋介石宿意东山岛,“金门王”衔命又出征1949年仓惶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陷入了一种风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