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东亚一体化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亚一体化的原动力之一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合作则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从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启动,为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一体化中的中-日-东盟三角关系之互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锡镇 《东南亚研究》2003,(5):31-36,42
东亚地区一体化,特别是东亚自由贸易的目标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其原因在于该地区现存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区外大国势力的牵制、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的处理失当以及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与现实威胁而导致的民族隔阂和互不信任.而作为核心大国的中、日两国之间互不谅解和不合作是东亚一体化主要的障碍.在东亚一体化的缓慢进程中,东盟发挥了倡导和牵头人的作用.中国采取了迂回战术,以东盟促日本,带动了日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中-日-东盟三角互动关系成为东亚一体化过程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冷战后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备受世人瞩目的东亚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估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东亚合作的基本进展与现有机制;接着论述东盟领导下的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指出它不但是构成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积累.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冷战后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盟转向东亚合作的原因和过程,在指出东盟主动发起和推动东亚合作既是外部压力的结果也有求得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亚区域合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恒 《当代亚太》2005,(1):20-26
"10 3"合作是东亚区域合作目前的主导形式,但这一模式很难深入下去.2002年日本提出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的方式,尽管符合东盟强调自立的合作原则,也迎合了外部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易为各方接受,但从根本上堵住了东亚通往更具机制化合作的道路.本文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保障东亚各国利益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东亚货币同盟: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当代亚太》2001,(5):32-41
东亚有可能实行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在开始将是实行共同单一钉住.东亚必须通过加强货币合作来推动地区货币一体化,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同盟.东亚有可能在货币一体化的机制化方面先行一步."东盟+3"合作框架对于实现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领导地位的形成是东亚国际力量博弈与东盟积极追求的结果,同时东盟自身条件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但东盟实力终究有限,且面临许多内外困难与挑战,因此其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受到质疑.对此,东盟通过谋求建立东盟共同体、制定东盟宪章、健全东盟机构、强化东盟权力、推动东盟向欧盟模式转变等措施以提高其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宣告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制度性一体化阶段.中国台湾由此获得参与东亚制度性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途径,东亚制度性一体化遂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一个新因素.文章通过对两岸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情况,以及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阐述,探讨了东亚制度性一体化视角下两岸关系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两岸在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的地位悬殊,中国大陆居于中心,而中国台湾处于边缘,东亚制度性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将增强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主动性,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中、美在东亚的博弈是影响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两岸关系的深层原因;未来以两岸制度性一体化为中介,两岸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和两岸关系发展三者之间将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东亚政策进行大调整,出台了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东亚由此出现原生性地区多边主义与美国东亚多边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内容上,美国的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是在新形势下对其原有双边主义东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其在实践中表现为:将双边同盟关系合并或扩展成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各种三边合作机制,在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各行为体建立或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小多边合作机制,以及选择通过成员资格具有开放性的“东亚峰会”机制加入东亚一体化.实质上,这一新政策与双边主义东亚政策一样是美国用以维持其东亚领导地位的工具.尽管美国的加入使东亚一体化的力量格局趋于平衡,但其带有很强的应对中国实力上升的色彩和将东亚一体化消解人亚太地区一体化中的意图,使东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及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可以用"安全"、"繁荣"、"人权"和"环保"四个词来概括,在安全和经贸方面大体会延续前任政府的政策,在环保和人权方面会进行一定的变革,在经贸方面也会和以往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奥巴马的东亚政策对东亚一体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必须认识到其消极的一面.最后,针对美国的关注与担忧及如何推动东亚一体化,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寒溪 《当代亚太》2002,(12):47-51
东盟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和决策方式,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有利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是东盟一体化初期阶段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东盟方式"的制约下,东盟难以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缺乏集体行动能力,因此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东盟难以在经济和安全领域进行危机管理.认识到这一点,东盟正在尝试采取有限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及其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在经济、反恐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较快,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主要国家对东亚合作起了推动、协调和平衡的积极作用,这些国家对东亚合作的积极态度将会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区域合作的研究再度升温.不管是在亚洲出现的"东盟模式"还是"东亚模式",人们一向是以"欧洲经验"为出发点的.欧洲的经验表明,欧洲一体化是以德法和解为前提的.欧洲一体化从它的酝酿、初创到后来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德法和解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德法轴心的基础就在于两国共同的目标,即建立一体化的强大欧洲.  相似文献   

15.
国内政治与东盟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盟成立至今,尽管一体化有所进展,但步履艰难。其原因之一是成员国内部复杂的政治环境。脆弱的国内政治生态及敏感复杂的国内政治问题导致东盟成员国在主观上不愿建立一种以让渡主权为特征的超国家权力机构,客观上不能提供一体化进程所需要的强有力的核心推动力量,致使东盟内部分化加剧;统治集团的私利、不成熟的民主制度所导致的政治动荡都让东盟一体化进程面临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东亚共同体建设:关于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区域竞争加剧以及各国在变动的时代保持主体性和安全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东亚地区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东亚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东盟、东盟+3、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各种机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推动东亚地区逐渐以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事务中.由于目前东亚内部还存在很多矛盾和不确定性,东亚从一个多国家的地区真正建设成一个面对共同挑战、拥有共同愿望和命运的地区共同体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状况影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选用1994—2003年的数据,运用一些指标对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发现: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在贸易方面的联系很紧密,尤其是日本在贸易方面对东盟的依赖程度较强,且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互补的贸易有所增加,但增长较慢;双方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对方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东盟是亚太地区最早的一体化组织,在区域一体化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亚太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东盟自成立至今的一体化历程,然后分析了东盟的亚太区域一体化战略,并将其总结为三条:一是坚决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和主导权;二是加快自身一体化,建立东盟共同体;三是主导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通过RCEP将一体化进程向亚太地区推进。最后,文章评析了东盟在亚太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地位,并通过计量分析结果,比较了亚太自贸区(FTAAP)对东盟各国的利益。文章指出,FTAAP至今仍是一个较远的目标,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东盟对TPP这样的现实问题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勤  刘静 《东南亚研究》2004,(6):13-15,24
为适应世界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日本制定了FTA战略,确定优先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转移效应和政治领域东亚一体化的排斥效应等因素,中美在东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转移,东亚秩序经历了结构性调整。三方在经贸、政治和认知的互动相互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使得东亚的权力转移在和平中实现。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三方调适和合作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