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豺咬杀鱼     
武周时,朝廷严令禁止屠宰杀生,大臣们苦于吃不到荤腥。御史大夫娄师德奉使命至陕州,地方官员设宴款待他。厨夫端上羊肉来,娄师德问道:“皇帝下诏禁止屠宰,为何有此?”厨夫说:“豺咬杀羊。”娄师德说:“豺真懂事!”于是举箸大嚼。厨夫又端来了鱼,娄师德复问  相似文献   

2.
廉政古鉴     
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亲朋和下属,不搞特权,自古以来就是廉政的一个重要特征。春秋时期,墨家的著名学者腹(黄享)之子犯了死罪,秦惠王可怜他年迈体衰,膝下只此一子,决定赦免他儿子。然而腹(黄享)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他终于没有答应秦王的赦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一条成语叫“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做得“过度”了,就跟做得不够(“不及”)一样,都是不好的。此话颇有道理,但我以为需要根据新经验予以修正:“过度”的危害甚于“不及”;人犯错误,往往失之于“过度”。实践证明,任何事物都只有处于一定的数量界限之内,才能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界限用哲学术语表达,就叫“度”。“度”表现为规定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的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超过“上限”曰“过度”;低于“下限”曰“不及”。过度与不及,都会导致事物发生质变。二者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或表现。纯自然发生的过程无所  相似文献   

4.
谢狱 《瞭望》1988,(31)
陈洪绶(1598——1652),字 章侯,别名老莲。明末浙江诸暨 人,擅人物画,所作《水浒叶子》,绘梁山泊人物绣像栩栩如生,颇有个性。他为人豪爽,当年画《水浒》40人,是为赈济孔嘉八口之贫。作画时张岱亦在座。张岱说:“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铠胄、古器械,章侯自写其所学所问而已耳,而辄呼之曰宋江,曰吴用,而宋江、吴用亦无不应者,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也。”(见《陶庵梦忆》)张岱自视甚高,却颇看重老莲,说他“才足掞天,笔能泣鬼”,“力开画苑,遂能目无古人。”这些赞誉非一般的捧场话。看来陈老莲虽是文人,却颇有江湖艺人的侠气,因此他的言行震撼了书香世家出身的张陶庵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6.
东汉清议名士的真正的精神领袖是郭泰(127—169)。只要引录两个人对他的品评,就可以概知当时士流对他倾倒的程度了: 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郭泰死)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本传)  相似文献   

7.
到基层走访,听到有人把某些同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象地概括为放“三炮”。一曰批评自己放“空炮”。其要义是将自我检讨的问题“通用化”。诸如“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差距”、“世界观改造不够主动”,等等。这些问题“你有我有全都有,大家都有不算丑”,这等看似“实”,实乃“空”的自我亮丑,可谓放“空炮”之精髓。二曰批评同事放“哑炮”。其要义是:能绕则绕,能脱就脱,谁也不批评,谁也不得罪。实在脱不了绕不开,就讲模棱话,提模糊“意见”。这等批评颇令人受用,可谓互相批评之最佳言辞。三曰批评领导放“礼炮”。其要义是:为满足顶头上司的…  相似文献   

8.
河南唐河城郊谢岗小学马长军:近年来,在“恢复传统,尊重民俗”的呼声中,一些城市对烟花爆竹的态度由“禁”改为“限”。在广州,呼吁开禁的声音也时有所闻。然而,一些省人大代表则认为“禁改限”是开倒车,要求政府继续“禁”下去。梁卫东等7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主张广东应当坚持高举“禁放”大旗。理由是,“禁改限”是  相似文献   

9.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而其中最荒唐的,要数他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游巡江南时颁行的"禁猪令"了. 据<明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对于这件事情,万历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有记载:"时武宗南幸,至扬州行在.  相似文献   

10.
奈何、奈何!     
韩羽 《瞭望》1990,(34)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一则鬼狐细事,颇发人思。 “选人某,在虎坊桥租一宅。或曰:‘中有狐,然不为患,入居者祭之则安。’某性啬不从,亦无他异。既而纳一妾,初至日,独坐房中。闻窗外帘隙有数十人悄语,品评其妍媸。忸怩不敢举首。既而灭烛就寝,满室吃吃作笑声,凡一动作,辄高唱其所为。如是数夕不止。诉于正乙真人。其法官汪某曰;‘凡魅害人,乃可劾治;若上嬉笑,于人无损。譬互相戏谑,未酿事端,即非王法之所禁。岂可以猥亵细事,  相似文献   

11.
国学赏析     
《侨园》2016,(9)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含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论证(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12500人。(4)与:在一起的意  相似文献   

12.
重庆高悬禁毒之剑黄济人走进重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直扑眼帘的是一把高悬在崖壁的硕大无比的利剑。剑柄之中,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剑刃之上,镌刻着“禁贩、禁种、禁吸”六个大字。毒品向山城蔓延重庆市渝中区一家夜总会的老板,经营有方,颇结人缘,三年前他去...  相似文献   

13.
解题 据王锜《寓圃杂记》所记: 吴人爱以脂麻(按,即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得其所授,积至数叶视之,乃《通鉴》也。其人取以熟读,每对人必谈及。或扣其蕴,则实告曰:“我得之脂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故曰“脂麻通鉴”。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有段讽“好访”的文字: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愁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遣应曰:“太守且(将)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  相似文献   

15.
卫君论臣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音 Yuè,断足之刑)。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擅称君命)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战!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战!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弥子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啗我以余  相似文献   

16.
闲斋 《瞭望》1990,(23)
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当时就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被认为难得的佳句,传为美谈。宋祁是工部尚书,张先官都郎中。《渔隐丛话》中有一段说:“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好就好在个“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就妙在个“弄”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但是,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上都颇有造诣的李渔(他的《闲情偶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著作),却偏偏不买这个帐:“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  相似文献   

17.
书之烦恼     
过去管知识分子叫读书人,贴切得很。似我这种人,愧生30余年,身无长技,终日无非是与书籍打交道。 人们常讥笑读书人是“手无缚鸡之力”,又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的鼻祖孔老夫子亦曾蒙羞于此,《论语·微子篇》载述: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艹条)。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1984,(30)
人才流动好。然而,人才流动却很难。关卡重重,令人望而生畏。不信,请为君详言之: 一曰‘人而非才’关。关口写道:‘上面说的是“人才”要流动。人总是要有自知之明嘛!……’言外之意,你们可算得人才?竟然也敢要求调动!那架势颇有点象赵太爷训斥阿Q:你也配姓赵! 二曰‘多少有用’关。关上有将喝道:‘你在这里难道所学的一点也用不上吗?用上十分之一就相当不错了嘛!’听来振振有词。然而,即便陈景润在商店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日本政界和舆论界的某些人,悖历史,逆潮流,又刮起一股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翻案的阴风,主要表现是: ——否认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惨案。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11月10日对日本共同社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南京)大屠杀,请去问问自民党的政治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有过‘南京大屠杀’这回事”。在此以前,石原还在美国杂志《花花公子》10月号上发表谈话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1937年),是“中国人制造的谎言”。  相似文献   

20.
中陶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