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坚持立法和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来源于自由平等的公民的讨论、协商和审议,这也是实现真实民主和公民自治的基本途径。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核心目标是为运转良好的民主秩序创造前提,给社会的协商群体提供广泛参与的空间。我国宪法确立的是一种双轨制协商民主模式,包括正式的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制度与非正式的公共领域的灵活协商机制。借鉴协商民主理论,推进国家层面的协商制度的重点是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完善公共领域的协商机制的前提是畅行宪法教育,以型塑具有关心公共事务美德的协商公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形式、机制等做了深刻概括,在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容的概括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在地包括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两部分,而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政治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政治协商作为我国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内生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范式。晚近西方新兴的“协商民主”方式与我国的政协民主有着极其相近的趣旨,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借鉴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推进人大与政协协商、构建行政协商制度、践行基础协商民主等路径入手,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举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基础,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完善及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完善选举民主的制度及程序,同时,在现有的协商机制上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选举民主,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的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色。这两种民主形式的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政治功能,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自西方协商民主传入我国后,由于其与我国现行政治协商制度中"协商"一词具有一致性,因而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学术界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实际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具有质的区别,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协商民主面临着"不切实际"和"制度缺失"的现实困境,我国应在深入分析协商民主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形态的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中国的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文章对中国的协商民主的意义、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以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继承。我国协商民主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有四种实现途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协商民主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形式,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充分发挥其它民主形式的互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照红 《唯实》2007,2(7):33-36
民主是带有普世性的价值目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实现民主目标的重要模式。选举民主是最直观、普遍的民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核心制度载体;政治协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协商民主典型的制度安排。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作为对自由民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在西方已经由纯理论的探讨进入了政治实验阶段。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既有差别也具有一致性。要借鉴协商民主理论的合理之处,推动人民政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合理设置界别,提高人民政协的包容性;积极引导人民政协各参与主体的理性政治参与;完善政协委员产生方式,提高人民政协的协商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一种民主协商,它的制度根基是协商民主。它具有参政议政的合法性、有序性、平等与公开性、公共理性等特点,对农民工政治参与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保障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是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政治协商作为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依据和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人民政协更多地是在做参政议政和统战的工作,政治协商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必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力度,增强其政治协商意识;明确政治协商的主体,搭建好政治协商平台;突出协商的政治性,充实政治协商内容;规范政治协商程序,明确协商参与各方责任;提高协商者的议政能力,确保政治协商质量;坚持贯彻民主精神,实现协商各方的互动;总结政治协商经验,促进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法律化.唯有把握住这几个重要着力点,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强化政治协商职能,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和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诉求。协商民主实践的广泛性和时代性要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各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政协协商民主理论基础,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协商民主气氛,增强协商主体的协商意识;加快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构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程序,立足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与时俱进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确保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3.
罗雪飞 《世纪桥》2015,(2):26-27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主政治的建设。自上世纪协商民主理论走进我国学者的视野,我们就不断的在摸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切合我国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就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的几点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针对传统的选举民主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西方社会的现实,西方理论界提出以宪法为中心的程序主义协商范式,试图解决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以保证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设计,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完善政协制度首先应对政协制度的宪法地位和职能进行明确规定,将政协制度纳入法治国家建设框架,健全人民政协工作的程序机制,同时推进人大的选举民主与政协的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和谐圆融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刘在銮 《唯实》2013,(10):30-3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有责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基层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中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刘洁 《理论学刊》2012,(9):19-23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就国家政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所进行的政治协商,总称党际政治协商民主,它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虽然,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理论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实践中其成效还远远没有达到制度设计和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与执政党党内协商民主,与基层协商民主和民主监督等互动,以促进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的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曾哲  周泽中 《求实》2017,(6):65-75
公民参与行政是现代协商民主理论、治理理论逐步深化的制度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关乎微观民主、创新治理路径的制度实效能否有力地论证其民主合法性基础。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公平听证等程序内核的缺失造成公民参与的不充分,相关问责机制的真空导致公民参与的随意性,此二者形成了公民参与行政的劣质性风险。据此,从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角度进行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完善相关程序制度、建构问责规则体系,真正确保实质性、良好的公民参与,方能实现行政法治与社会善治的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的"协商民主"理论概括。这是中共对协商民主在中国数十年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的高度概括。中共十三大到十八报告,客观清晰显现了其基本内涵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者都逐步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理论化且渐趋广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一种制度化探索,承载着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基层自治,建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以及优化公众参与机制等时代使命。在社会内部变迁和国家治理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呈现出丰富的实践样态,体现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性追求。然而,实践中多重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运行张力,也导致了基层协商民主共治机制乏力、可持续性发展受阻、运行目标偏离以及社会主体性力量凸显不足等问题,亟待在更高层次上加以系统谋划,实现制度化运行。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协商驱动的统合机制,完善协商运行的共治架构,革新协商实践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基础,使基层协商民主的多重参与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能够协同发力,进而实现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把协商民主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协商民主写入改革决定,这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我国民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笔者不揣冒昧,着重从制度建设上对协商民主进行粗浅分析,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一、明确制度框架,为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提供前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过65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人民政协已经成为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