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为了保障中缅两国勘界工作的正常开展,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  相似文献   

2.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3.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位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借美国政府实行重欧轻亚、先欧后亚政策之机,迅速向太平洋和东南亚侵略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根据盟国的总体部署,中国政府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开辟了缅甸战场,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下,从中国和盟国对日作战战略构想及其实施情况加以分析,以正确评价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盟国对日作战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2年,中国军队为了确保滇缅路这一条最后的国际交通线,曾成立远征军,开入缅甸,配合英美军队,对日作战。事隔18年,中国军队再次进入缅甸作战。对于前一次作战,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缅作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这既是中国抗战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由于中英美在这一问题上战略利益的不同,使中国远征缅甸作战的态势和结局变得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绿竹 《世纪风采》2011,(7):38-43
一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缅甸接连受挫.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尴尬处境告诉我们,必须看到缅甸政治形势和市场的复杂性,用全新的战略思维去看待中缅关系.只有加强对缅甸问题的研究,转变对缅甸的传统看法,规范涉缅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华侨作用,注重当地民众利益,强化高层对话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中缅问题,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0.
缅甸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一直都是影响中缅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不仅影响我国边境安全,也对中国在缅企业形成打击。而2015年10月15日缅甸停火协议的签署对中缅两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缅甸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对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我国西南边境的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6):28-29
正中共中央为何把解决中缅边界纠纷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在新中国历史上,中缅边界是中央着手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中央之所以选择以中缅边界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周恩来曾经讲过:"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入东方后遗留下来的,很复杂。无论是勘界、竖  相似文献   

12.
自乾隆《大清会典》后,清朝档案文献就将缅甸列为朝贡国,然而缅甸却从未视自己为清朝的朝贡国。乾隆末年清缅政治关系正常化以后,两个王朝间的友好交往在清朝话语系统中称为"十年一贡",在缅甸史籍中则记作"每十年派使互访"。清代缅甸朝贡的历史真实,既不是单纯的"十年一贡",也不是简单的"每十年派使互访",而是云南地方政府每隔十年派代表团赴缅通知缅王"朝贡",缅王随即派使访华,并认为这是两个王朝每十年派使互访的约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缅两国曾设想协商解决缅甸华侨的"双重国籍"等一系列问题,但最终没有达成双边协议,形成了既默认遵照缅甸法律、又基本实现平稳过渡的特殊结局。缅甸华侨国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国际背景下新中国的侨务政策、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与缅甸华侨社会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新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和缅甸华侨社会的转型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中缅关系与西南边疆》[项目编号12FZS021]是2012年12月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年1月结项。项目最终成果《清代中缅关系》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编号14KZS005]。该成果系统论述了清代中国与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年)、雍籍牙王朝(1752~1885年)及英属缅甸政权(1886~1948年)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缅甸华侨华人问题。清代中缅政治交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这一阶段两国交往总体不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17—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不仅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9年再次访问缅甸,而且是中国领导人一次专程访问一个周边国家,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非常罕见。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缅甸,是党中央着眼外交全局采取的一次重大周边外交行动。此访时间虽短,但日程紧凑,成果丰硕。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出席了12场活动,见证签署达成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中缅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1977年2月,邓颖超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访问了缅甸.缅方给予邓颖超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最高礼遇.这充分表达了缅甸领导人和缅甸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7.
近来,缅甸再成国际舆论关注焦点:一是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爆发武装冲突,威胁中国西南部边境安全;二是美国与缅甸这对“老冤家”关系回暖,互动频繁;i是H本、印度等国政要竞相跟进访问拉拢,争夺对缅影响力之意明显。昔日长期被美因等西方国家孤立的小国缅甸,大有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之势。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20,(4):50-58
缅甸素有“森林王国”之称,山林葱翠,物种繁多,森林覆盖率约40%,大量储有被称为“万木之王”的柚木;它还有着“翡翠王国”的美称,是世界闻名的翡翠矿石开采地……有人说,在信仰佛教的国家中,缅甸是真正具有佛性的国度之一。中缅两国一直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我们将中缅友谊亲切地称为“胞波”(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19.
“中缅友好添新页”1961年的元旦,陈毅是在昆明度过的。作为外交部部长,他将陪同周恩来总理率大型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行前,他与周恩来一起出席昆明的迎新晚会。这在他《昆明新年》的组诗中有生动的描述:“忽报岁除俱欢然,满堂鼓掌迎新年”、“座上总理传电讯,北京欢庆同昆明”、“晚会已散不能散,临散同志更依依”。元旦小憩后,次日即乘机启程,出访缅甸。红旗队队走不停,二日机场送远行。中缅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在主持外交的10年间,陈毅出访最多的国家便是缅甸。《赠缅甸友人》是歌颂中缅友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20.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