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应该是对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思辨、比较和对当代中国法律实际运作的实体分析及其设计。 当法学家脱离开中国法律现实运动的大舞台,又无视法律现象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时,法学家手中的枯笔又如何能具备历史的张力和时代的活力? 法学家的文化品位需要文化装饰,它至少表明法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方法。十年来法学研究尚不成熟的主要根源之一,恰恰在于法学家的文化品位中缺乏冷竣的理性思辨和激扬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邓正来教授的长篇宏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问题:作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的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的法学家们是否"漠视"了对自己置身于其间的中国社会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会为了表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老法学家,营造法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法学理论队伍,经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省级法学会、全国重点法学院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推荐,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讨论研究,中法学会决定授予25位同志"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本刊主编陈鹏生教授为上海唯一入选的法学家。授牌仪式于今年9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等人亲自授奖。  相似文献   

4.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探索如何推进法学理论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以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B又务。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试就“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略陈管见。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的立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5.
新的探索——系统法学派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学家的困惑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于1848年,其实,作为一门真正完整科学意义上的法学,是苏联祛学家们的创造。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法学家们,似乎只是遵循着苏联人创造的规范去解释、阐述中国的问题。苏联理论加中国的实例,这就是五十年代中国的法学体系。从此,一切学术研  相似文献   

6.
法学答疑     
陕西读者刘敏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答: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以前,法学领域一直被剥剥阶级思想家、法学家所垄断。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法律文化遗产和总结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的革命,它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曹为  苏醒 《法学研究》1985,(2):9-12
法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从法学学理上科学地阐明我国法制,从而奠定我国法律科学的基础。这是董必武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的发展我国法学事业的设想。这个设想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远见卓识。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我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董老所孜孜以求的法学和法制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定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以后才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口号背后的困惑 如今,国内许多法学院都提出一个口号:“培养跨世纪法学家。”但是,有多少学生是为了当法学家而进法学院?又有多少学生在走出法学院的时候就成了法学家? 当今社会并不存在一个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家阶层,法学家首先是法律职业群体的一员——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和法学教师,而法学家的养成主要是靠个人潜心努力,而不是法学院教育。既然如此,一个声称要培养法学家的法学院,其实并不明白它究竟应该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而争辩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匠”、还是培养法学家,其实是在为一个虚构的问题在消耗智力。  相似文献   

9.
《法学杂志》2001,22(1):63
2000年12月20日《法学杂志》召开了编委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高铭暄教授主持。首先,全体与会人员向刚逝世不久的《法学杂志》编委、中国著名国际法学家、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赵理海教授致哀!随后,由《法学杂志》主编周恩惠介绍《法学杂志》一年来的主要采编工作体会:对国家机关的来稿及时刊用。如《刑法50年的发展与完善》、《唯物辩证法在国家立法中的体现》、《坚持公正立法与公正执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等,他们的来稿,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题扣得较紧,对当前法学研究大有裨益。务使法学研究与政治形势结合。在过…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近来,法理学和部门法学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法律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大量精辟的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个命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学界最流行的口号。从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著述文献来看,法学家们在考虑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时,主要表现为从一种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模式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应然"关系,即根据作为目标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强调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同样,阐释法律在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语)。我们应当为世界法学论坛推出许许多多的、人所公认的、第一流的法学家。(本文法学家系泛指从事法学研究的研究人员)因此,研究法学家之成为法学家的主体意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不仅如此,法学家是法学学科的中流砥柱。法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家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国法学总是围绕着时事变迁转圈子?为什么相当多的法学家总是以论证某一政策、法律甚至领导人的著作的合理性为其使命?为什么一部法律颁布时,赞美不迭,而后才急于补救?为什么法学家对国家行为的干预不如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松 《法制与经济》2009,(12):70-71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法学研究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学理论研究如何密切联系我国的实际,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为此,我们于八月上旬采访了我国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同志。张老的办公室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楼上的一间很普通的房间里,室内被办公桌和书柜挤得满满的。八十五岁高龄的张老面色红润、和蔼慈祥。他一面微笑着起身与我  相似文献   

16.
周恩惠 《法学杂志》2006,27(5):157-160
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民商法学家和名扬海外的资深法学教育家,也是新中国较早研究民法之法学价值基础的法学家。他睿智博学、治学勤谨、敬业乐群,个人捐资50万元设立我国第一个由法学家发起的法学基金,以奖励成绩优异的法学学生。现今,在其众多学子中不乏高才之士。改革开放后,江平曾担任多项要职,如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全国人大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等,但他最珍爱的却是教授一职。2000年,值其70华诞,在法学界祝寿并庆贺他对我国民商…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日本法学》的写作宗旨 ,是以我国法学的发展借鉴吸收之用为目的的 ,我国法学如何逐步发展乃至发达 ,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准备 ,这不仅仅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责任 ,更是法学家团体义不容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向传统的法学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以致于使有识之士作出了“法学幼稚”的断语。如何摆脱我国法学所面临的困境,构造一个与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学理论体系,最近,在长春市召开的全国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上,法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胆地探索。现将讨论意见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私法理论对法理学的贡献●范进学法与私法的划分是西方市场经济下法治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下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次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认为:“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①后来《查士丁...  相似文献   

20.
王铁崖教授,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专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他的名字,已收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在《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丛书里,他作为法学家的代表人物而名列其中。因此,当我去采访这位名望甚高的老教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