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东平 《政策》2005,(8):36-36,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紧密联系的。和谐社会一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增强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就必须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
增强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根本标志之一。充满活力的社会的标志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缺乏了生机和活力,整个社会一潭死水、死气沉沉,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和谐社会。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夫 《今日浙江》2005,(18):28-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加快发展大桥经济的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加以推进,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前列。根本着力点激发创造活力活力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些年来,我们致力于营造发展活力,使慈溪市经济不断跃上新的发展台阶,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很好基础。当前,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走在前列,更需要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促进市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一是加强舆论先导。通过各…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必须以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在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的美好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相似文献   

5.
《山东人大工作》2007,(4):60-60
《中共党史研究》刊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在一次学习时的发言。在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李景田说,这里有两点,我觉得特别重要。一是不要简单地把和谐仅理解为公平。除了公平之外,还要有活力。必须形成社会成员活力竞相进发、力量源泉不断涌流的局面.这样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平均肯定不是公平.有差别不是不公平。现在回过头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突破了什么?就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公平,所以没有效率。过去农村挣工分,“男八分、女八分、老八分、少八分,不老不少还八分”,不劳动的人也得八分,劳动的人心里就不满,大家就没有生产积极性。后来还是那些生产要素——那些人、那些生产工具、那些劳动对象,效率却截然不同。就在于突破了平均主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的粮食和所得收入,除了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多劳多得,一下子打破了平均主义,效率和活力就出来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有差别才是公平。只有做到了公平,才能有活力、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不要把公平和平均等同起来,不要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创造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先进素质的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活力不足社会就会落后甚至停滞僵化.能否激发创造活力,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市场、国家、社会扬长避短、良性互动的格局;发展民营经济.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活力不足社会就会落后甚至停滞僵化。能否激发创造活力,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市场、国家、社会扬长避短、良性互动的格局;发展民营经济,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子元 《当代广西》2005,(13):36-3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我们党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我国大多数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农村,农村经济基础也比较薄弱,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入差别还比较大,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复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着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我区全面启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之际,本文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包括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社会资源的效用活力、社会机制的调控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把调动广大官兵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切实解决影响基层活力生成和发挥的问题和矛盾,努力营造催生基层活力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以基层活力的充分激发促进军营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飚 《当代广西》2005,(11):18-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充分发挥创建文明城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把南宁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开放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和谐之城、平安之城。1.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创建文明城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集中表现为经济活力、政治活力、文化活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力,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的活力。近年来,南宁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盟建立自由  相似文献   

14.
运用辩证思维科学认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群体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博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前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利益差别.在质上应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合理合法的.在量上应该是适度的。而通过多元群体的均衡博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廖逊 《新东方》2006,(10):1-1
活力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看上去似乎很清楚,深究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活力来自必要的差异,从选择职业的差异、生产质量的差异、成本效益的差异,一直到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必然要产生的差异,可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活力,而差异又往往产生某些不和谐。我们面临的困难在于:如何在不损害活力的同时促进和谐,又如何以和谐增进活力。其实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不复杂,任何一个独立面对市场风险的经济活动当事人,哪怕一个在个体饭店打工的伙计,都应该知道假如不容忍大师傅挣5000元,…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既要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又要对各类人才凝心聚力,形成千军万马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本文从“党管人才”的角度,探讨党如何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一个缺乏活力的城市,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活力不是与生俱有的,和谐社会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靠创造、靠创新铸就的。温州是一个市场化改革起步比较早的地方,也是社情民情比较复杂,各类矛盾问题早露端倪的地方,保持社会持久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社会任务也特别繁重。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增强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是加快发展,核心是科学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增强发展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推进器,也是社会活力、社会和谐的物…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艳荣 《新东方》2004,(9):8-10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下功夫,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党在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创建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就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文明、法制化程度高的和谐社会。要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针,是我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成果。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