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4日,是苏共亡党(宣布解散)10周年。经济学家、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町撰写了题为《苏共亡党十年祭》的文章,深刻地剖析了苏共亡党的教训。他指出:“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将文章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致使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对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重视不足无疑是一条重要诱因。在苏共执 政后期,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上的缺陷表现得日益明显,党的执政理念也出现了偏差,加上苏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 奉行错误的执政方略,导致苏共执政环境日益恶化,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使之丧失了 执政地位。这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而必须持 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苏共亡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给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留下了深刻教训,忽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加速了苏共的亡党。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政党长期执政以后,能否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课题。我们不能忘记,苏共在执政70多年后解体,其亡党的原因很多,但诚如一位学者所言: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它一直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们曾真实地看到过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所表现的领袖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关系;还有在俄罗斯大地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共产党员的称号要担负很多义务,但是只给他一项特…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那么强大的苏联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为什么执政了74年的苏共会迅速崩溃?从1991年8月苏共被停止活动到12月苏联解体,为什么无论是民众还是苏共党员都没有站出来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黄苇町在苏联剧变十周年之际撰写的回顾与反思文章,是《苏共亡党十年祭》的续篇。该文提出,苏联剧变的最大悲剧之一,是苏共的掘墓人来自苏共领导层本身,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对照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其深刻性前瞻性,我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苏共亡党十年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町根据7月13日他在中央党校讲课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的。1991年8月24日,苏共被迫宣布解散。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但诚如作者所言:“苏联共产党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者运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从一个侧面,再次简要地回顾、审视了苏共覆亡的历史,证明了“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的真理。认真汲取苏共丢失政权、宣布解散的沉痛教训,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释的理解,坚定对“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纵观苏共执政方式的逻辑进路,从苏共执政方式的历史场域、苏共执政方式的扭曲发展、苏共执政方式的调整改革、苏共执政方式的歧途轨迹、苏共执政方式的经验教训5个维度透析苏共执政条件和执政任务,总结执政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1975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82年调入《红旗》杂志社当编辑,著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謎》、《中国的隐形经济》、《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等书。本书是黄苇町同志于2001年苏共亡党十周年之际,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及一些中央部委和省市机关所作的一系列反思苏东剧变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篇目有:苏共亡党十年祭、谁是苏共的掘墓人、俄罗斯改革、历史在这里沉思。  相似文献   

10.
廉政建设上出现失误,在党群关系上丧失了先进性 共产党靠自身的先进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又靠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政权,因此说,党执政后能否永葆自身的先进性,直接决定着党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和感情.人民群众如果成为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党的执政地位就能巩固,反之,就会垮台.苏共的兴衰历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党员的数量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不一定成正比--苏共在1917年拥有20万名党员时夺取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在1945年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1991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时亡党,因为此时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基础.要知道,当时苏共党员占苏联人口的比重很大,已占到人口总数的8%以上.如果苏共的每个党员都能体现先进性,苏共不会亡党,苏联也不会解体.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党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政意识和巩固执政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探索》2001,(5):30-33
十年前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缺乏强烈的执政意识.刚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执政意识弱化、执政地位面临中击的现象.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能继续执政、执好政,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愿望.本文分析了党的执政意识淡化的现象及原因,着重提出了强化执政意识、巩固执政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华玲 《党史文苑》2008,(11):49-50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而其中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发人深思.在苏共亡党即将二十年祭的今天,本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原因,并试以此为鉴为中共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纵观苏共执政方式的逻辑进路,从苏共执政方式的历史场域、苏共执政方式的扭曲发展、苏共执政方式的调整改革、苏共执政方式的歧途轨迹、苏共执政方式的经验教训五个维度透析苏共丧失政权、国家解体的历史教训,总结执政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能以俄国十月革命是共产党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就断言苏共执政不具有合法性。苏共是在1917年10月25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和1918年1月11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两次获得大多数代表民主选举而成为全国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执政党。然而执政的合法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当执政党的路线和政策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有可能失去执政的合法性,1921年发生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和水兵起义即是实例,列宁当即改行新经济政策才重获执政合法性。后来又发生过多次执政合法性危机,但因苏共形成四种有严重弊病的政治体制而未能消除危机。这就是由多党合作制变为党外无党的一党掌权制,由党内民主制变为党内无派的一派掌权制,由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变为全部政权归党中央,由民主选举制变为领导干部层层任命制和苏维埃代表等额不民主选举制。苏共中央长期延误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失去党心、民心、军心,拖延到1991年苏共终于被广大人民抛弃,失去了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朱继东 《红旗文稿》2013,(18):34-37
深刻反省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发现,本来应该是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闻媒体,在苏共亡党过程中竟然起了推波助澜甚至反对党的作用,被称为压倒苏共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从中又该得到怎样的时代警示呢?一、新闻宣传战线的主管领导思想"僵化"导致了新闻宣传工作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18.
周余云 《求是》2014,(4):55-56
<正>苏共败亡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重大事变。时过境迁,人们在扼腕叹息之际,仍在不断思考:一个拥有1 900多万党员、执政70多年的苏共是怎样突然消亡的?苏共败亡有着复杂深刻的国际国内因素。但追根溯源,苏共衰亡,败在自身,尤其在苏共执政后期,党风不正,导致党越来越脱离群众、与人民离心离德,党的领导集体也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对此麻木不仁。这是苏共亡党丧权最根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23日,叶利钦发布禁共令。当天下午,位于莫斯科中心广场的苏共中央大楼被俄罗斯当局查封。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解散。苏共中央书记处被迫接受解散要求,只是要求再开一次中央全会加以确认。但这个要求因不被叶利钦理睬,也就没有下文了。一个历史悠久、有1500万名党员、掌握国家全部权力的苏联共产党,就这样亡党了。  相似文献   

20.
叶再春 《前线》2011,(4):35-35
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日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主编出版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个被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鉴定为优秀的研究成果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