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2-2
<正>当下,我们急需讨论一下"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动议莫名其妙。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接下来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吗?的确,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拉尔松在英国出版的《共产主义和后共产主义》杂志总第39期(2006)上撰文《改革、腐败和增长:为什么俄罗斯的腐败比中国更具破坏性》,比较了俄罗斯与中国在市场改革、经济增长和政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模式,分为渐进性的改革方式、自主性的改革,并有强政府的政治保障.所谓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探索的循序渐进式改革.所谓自主性的改革,就是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改革的领导者--中国政府手中,政府能够顶住内部和外部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压力,根据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与需要,自主地选择改革的方向、内容、步骤、方式、力度和时机等.所谓"强政府",就是在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秩序,应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政府.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曾东萍 《南风窗》2011,(1):38-40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对于改革是有共识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比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遇到过很大阻力,但最终还是形成了共识。我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也会不断深化。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也不需要几代人,一两代就会有起色。  相似文献   

6.
谭保罗 《南风窗》2014,(25):62-64
<正>沪港通的价值并不局限在让A股得以对接资本市场的"国际标准"。一直以来,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艰难的板块。而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改革者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和国际的接轨来实现对内部改革的倒逼。纵观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两种颇有智慧的经验:一是基层和局部的试点,然后全面推广,二是以外部力量倒逼内部的改革。实际上,这两种经验的共同点都是试图寻找到克服阻力的杠杆,把阻力降到最小。改革的阻力之大,尤其以金融改革最为典型,其中,直接融资领域即资本  相似文献   

7.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倡导"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到进入21世纪后江泽民、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政关系改革都是受到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30年来,党政关系改革理论上有很大突破,实践上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人治色彩浓厚的传统党政关系模式的弊端尚未根除,如何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新型党政关系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规制改革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采取两条途径:一条是激进式的,而另一条是渐进式的。中国政府的规制改革采取了渐进方式。第一,通过经济学分析,合理确定规制对象和规制方式;第二,政企分开,破除政企同盟,提高企业效率;第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四,扶植行业协会并向其分权,由行业监管逐步走向行业自治。实践证明,采取渐进式的规制改革有利于中国政局的稳定,使中国取得更好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纲要囊括了五个方面的30项改革措施。 “三五”改革纲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来两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今后五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由经济学家吴敬琏与马国川合作完成。全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以20个专题回顾了中国改革历程,并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邓聿文 《南风窗》2011,(26):53-55
要破除改革的自我锁定困境,需要引入外力,一个是政府之外的力量,一个是中国之外的力量。引入外力不是要国外力量介入中国改革进程,而是特指外部环境对中国改革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在下一个5年政治周期里,全面启动改革是可期的。  相似文献   

12.
覃爱玲 《南风窗》2013,(23):38-40
电力改革的基本命题,在10年后,以更为强势的垄断企业与市场化改革理想之间的尖锐对照,再一次呈现在社会面前。在被称为最后的垄断堡垒"铁道部"被撤销之后,人们的眼光重新转向上一轮市场化改革已确定好市场化路径、有待执行的一些基础产业领域。电力,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从2002年发布以市场化改革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16-18日,全国第四次"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改革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委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困境是十分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基层政治改革动力不足、空间有限、制度化水平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基层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基本的共识,同时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要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大规模考察团对苏联东欧国家进行了访问和考察。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是这些访问和考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考察苏联东欧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模式多样性的认识;二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三是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来源;四是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差不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显学,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改革举措,离不开主流经济学家的鼎力擎画。那么,作为很多重大改革措施的设计者、推动者和观察者,他们对自己、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到底是如何认识和反思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改革目前这种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尴尬?读罢《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一书,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0月19-20日,第六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召开。会议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改革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的11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18.
渐进式改革的张力——中国改革的特点、风险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走了一条渐进式改革之路。这条道路具有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先易后难、先做后说的四个特点,渐进式改革既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又使无自生能力的企业在体制转型过程中继续得到保护不致崩溃。但这种改革也有不可忽视的阻力和潜在风险。因而中国改革的前景取决于改革动力和阻力之间的拉力,改革之路迂回曲折,但前景依旧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在酝酿与启动。本次改革体现出三大新指向,即强调多边主义,确立多边机制的权威;加大联合国自身的民主化力度;关注发展与非传统安全。联合国改革的新指向与转型中的中国的理念、原则及自身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讲是契合的。我们的理性与积极回应是:树立并逐步强化多边主义意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坚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明确立场,支持联合国民主化改革;在发展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20.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用题词结束了关于特区的争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随后中国社会释放出的能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驱动中国在改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所有增量改革都已完成,这一轮能量的释放才渐近尾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