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执政与民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正确把握和科学运用民意资源,从民意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的合法性,从而彻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2.
国外各类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与深刻教训越来越受中央重视,相关比较研究影响中央决策具有85年建党历史、57年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时代显示出日益开放的胸襟。一个不太为外人熟悉的情况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时,越来越重视汲取国外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十六大以及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这方面的考察、交流、比较研究与建议已呈规模化, 系统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王高贺 《理论探索》2012,(1):111-114
在我国古代社会,每一个朝代的命运都与民意密切相关,或者是重视民意、顺应民意,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民意的运用上留下了宝贵经验;或者是严重违背民意、压制民意,不自觉地推动改朝换代,在对民意的运用上留下了沉重教训。中国共产党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古代统治者运用民意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批判、改造和吸收,使之实现现代性转换,焕发出新的活力:汲取重民思想中的积极观点,以民意为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仆主"关系;借鉴民意收集制度建设经验,构建顺畅的民意收集网络,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始终注重民意采纳,不断扩展民意采纳范围,跳出古代统治者无法克服的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体制外的政党变为体制内的政党,开始了自己的局部执政。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延安道路",开创了自己的"延安模式"。"延安模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不仅帮助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抗战的任务,也为其日后在全国的执政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通过建构政党文化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思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共有性与特有性的辩证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和谐一致、经验性与时代性的传承俱进上,应该沿着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路径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执政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 ,有 5 0余年的执政历程 ,具有很强的执政凝聚力。“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问题 ,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早夺取国家政权和执政时间最长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4年之后一夜垮台,丧失了执政地位,并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反省和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告诫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执政的经验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日前,一部配合“三个代表”的学习,全面分析和诠释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理论著作——《实践三个代表巩固…  相似文献   

9.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也是现代政党政治学的前置问题与基础命题。廓清中西语境下合法性的概念阐述及合法性标准的评判差异是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源自其生成逻辑、理论体系、执政理念、政治实践四重维度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具有合律性、合理性、合价值性、合实践性、合历史性、合民意性等内在特质。面对来自西方政党政治逻辑、意识形态的外部挑战和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国家治理效能亟须提升的内部挑战,需要在执政合法性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历史叙述模式的创新发展、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多元重塑、执政效能提升与党的自我建设、推进法理型合法性建设等方面实现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与维护。  相似文献   

10.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井建斌  姚胜安 《求知》2009,(12):35-37
一个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不断地提升治党能力,从而以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担负起执政的责任、完成好执政的使命、实现好执政的理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执政难题。在这方面,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丧失政权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的成功实践,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政党认同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政党学者就选民与政党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政治心理学概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和建设中发展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群众路线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增进提高党的执政认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形势下,群众工作也因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变化、政党政府博弈、市场经济发展、利益分化等因素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价值性资源是政党执政资源体系的灵魂。政党能否获取和巩固执政地位,与政党价值性资源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作为一个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培育和开发价值性资源方面曾取得过显著的成绩,也经历了一些挫折。瑞典社会民主党培育和开发价值性资源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进一步培育和开发执政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1)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形成并熔铸了独特的政党精神,并将之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从党的阶级实质与先进性出发,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内涵表现为"崇尚信仰,坚守初心"的立党精神、"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治党精神以及"牢记使命,有所作为"的强党精神,并具有趋同党员个体意识、引领整合社会意识以及强化信仰意识三大功能。新时代党建面对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弘扬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对坚守红色阵地、回应错误认识以及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强化政党意识是多党合作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威 《团结》2006,(6):21-22
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那么如何保持和发挥多党合作这个政治优势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强化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唯其如此,各民主党派才能真正成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的一员,才能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致力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一、强化民主党派政党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般来讲,政党意识是党员对本党的性质、宗旨、政治地…  相似文献   

16.
李俭 《瞭望》2005,(41)
我们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政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执政的共产党。面对当今执政环境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种种新变化,不断地探索执政规律,特别是探索复杂情况下执政的规律,客观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第一”的政党面前,因而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不深深地思考这一问题,从而努力提高复杂情况下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支撑力量,对于政党执政以及保持执政地位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伟大成绩,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和赞同,这与执政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在执政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利用效率低、执政资源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拓展执政资源优势,巩固执政地位和提升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精神灵魂,关系到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政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列宁晚年从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高度全面论述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从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从文化建设的规律角度科学地提出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举措。列宁的这些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借助政党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基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道德,为实现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人民根本利益之间夹角最小化提供了道德驱动力,加强执政道德建设对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该夹角最小化具有基础性意义。党的执政道德既要从"八荣八耻"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超越"八荣八耻",这是党得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最前沿,引领全社会实践"八荣八耻",并由此更好地实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政党自信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特质,也是党寻求长期执政的题中之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是党对自身各要素科学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积极肯定感和自我效能感,凝聚了党对既往历史、当下能力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评价,充分彰显着自我与他者的交融性、稳定与波动的统一性、主导与吸纳的协调性等三个鲜明特点。政党自信在党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应对执政风险挑战、塑造自身形象、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持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视政党理论创新,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提升政党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