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针对做好传统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逐渐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科学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估其当代价值,科学规划其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学习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缓和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把握好、把握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向,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是我们认识、理解、研究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就能够在工作中有定力、实践中不迷航、发展中有方向。一、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演进主要经历了萌发与探索、更新与曲折、反思与发展、升华与完善四个阶段。百年演进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基本经验: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坚持党对传统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要履行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其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其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点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力戒"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从而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丰富性。掌握和运用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其文章讲话所引用经典几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诸子百家经典。二是全面性。有机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国际关系等各领域。三是创新性。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的重要手段。习近平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2)
列宁高度的文化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化观念彰显了他的文化思想,并创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列宁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既继承了唯物史观的文化观,把文化看作是人的实践本质的体现,文化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文化,也彰显了自身的独特品格和魅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毛泽东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不排斥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都大量吸收了所涉猎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撰写的著作和论述的原理中渗透了人类知识的总和,并改造了先人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吸收、引用了大量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典故、成语、俗话,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民主监督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本文作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种文化因素构成了民主监督的历史文化源流:第一,爱国主义传统;第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观;第三,贵和尚中的思想;第四,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到了传统文化,并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看法、著作,逐渐形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新时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重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鉴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的全方位育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做好、做活、做细、做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值得探讨的问题。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渗透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和高度概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好的素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当代价值值得每个人去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讨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其所创理论与毕生实践中给予了"文化"颇为特别的关注和展现。在批判和继承前贤文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我实践,马克思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无产阶级文化观,主要是以唯物史观为立论基础探究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论证了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端着眼,提出文化"异化"思想及解决"异化"的根本出路;立足世界经济发展,提出并阐述了文化全球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精髓,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借鉴了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世界文化的发展态势、西方文化的渗透、转型期道德文化的失落,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3.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也是罗蒂思想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后哲学文化观的哲学特征是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和有限度的相对主义。在反基础、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上,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提出哲学与科学、文学一样,作为文化中的平等一员,不再有审判官的权威或是奠基者的地位。罗蒂后哲学文化观的实质是宣扬一种传统哲学之后、传统哲学之外的对话,是愿意对话,只有对话没有争论。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宽容与对话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人"就是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浸润人、培养人、教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谈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他的"以文化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文化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文化人"有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一是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也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价值共识。二是注重教育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三是注重增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四是注重"化人"过程的艺术性。这四个路径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2)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新发展,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基础。党的十八大后,学术界对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课题较新,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也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深入探讨文化生产力问题不仅在实践层面有助于当前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从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西方文化观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理论源头,以列宁的西方文化观为借鉴,继承了毛泽东西方文化观的优秀成份,形成了一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开放体系,其思想特质为"世界历史"文化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涵盖传统文化中的各个学派、贯穿各门学科、包括各个层面,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趋势,又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把握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个特点,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所处时代哲学任务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其理论时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而鲜有对文化领域的观照。而马克思逝世后,科技理性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工人运动的走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发展以及现代性危机的涌现,似乎与马克思理论的阐述都有所不同。如此种种,引发了西方学者对于马克思文化观、社会发展理论的误读,以及对现代性问题实质的误判,出现了经济决定论、唯物史观过时论等论调。其中,丹尼尔·贝尔则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他以“意识形态终结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后工业社会”等大观念为基础,构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却无不映现其曲解、否定马克思主义,宣扬历史唯心主义观念论的错误。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文化观和现代性问题三个层面对贝尔的误读进行梳理和回应,可澄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组成。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两种生产的能力,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简称文化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社会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两大系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