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一海派文学”以及以某些地域为特征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近些年来又有以程乃奶、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派文学复起于文坛。此外还有诸如“湘军”、“川军”、“陕军”、‘港军”、“滇军”、“皖军”等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青年作家群此起彼落地纷呈于文坛,着实热闹过一阵。其实在我国文学诸流派中,若论其历史渊源与文化深度,则要首推“京…  相似文献   

3.
我国省制源于元代,作为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省最初承担组织与监督地方政府职责。明、清及民国政府时期,我国在省下分别设立道、府、州、县等层级政府,省是地方最高层级政府,一般承担"管官"的职责。为避免省级地方官员专权,封建王朝往往把省的权力交由不同机构或者人员行使。明代将省的权力分别交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行使,清代则实行督抚分寄制,督抚对地方政务主要是宏观决策,具体事务由布政使、按察使及盐法道、粮储道等专职官员负责处理。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其性质类似今天的百科全书。它的修纂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早三百多年。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分装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余万字。它保存了明以前我国的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很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朱允蚊即位,他任翰林侍讲、诗讲学士.建文帝时他是重要谋臣,明史说“凡国家大事,(建文帝)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 几百年来,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鲁迅在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将柔石与方孝孺相提并论为“台州式的硬气”.时值今日,南京和宁海政府,还在颂扬方孝孺的壮举,南京为他重新修坟立纪念碑.  相似文献   

6.
李嘉球 《各界》2013,(2):59-62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500年来,围绕他的故事从来没有断过,一出《三笑》、一部《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弄得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戏曲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表演艺术的综合体,在价值取向、思想内容和文辞言语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素质提升与民族品格的完善。陕西作为传统文化资源集聚区,地方戏曲资源极为丰富,分析陕西地方戏曲在高校的传播发展,对于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0月访英期间发表重要倡议,指出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我岳父母家江西抚州,正是汤显祖的故乡,人称"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有几年没回抚州过年了,利用今年春节返乡机会,我走访了当地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干部群众,了解抚州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高访倡议有关情况,引发我对地方参与推动  相似文献   

9.
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1901年美国《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捐赈灾款。为了监督赈灾款的使用,尼克尔斯作为特派员前往陕西"查赈",同时报道陕西的灾情。他在陕西进行了十天的实地调查走访,掌握了大量有关本次灾荒的一手资料,这些内容被记录《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整理《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中关于陕西饥荒的材料,可以展现在西方人眼中此次灾荒的情景,为更加全面地认识此次灾荒提供一个材料上的支撑,以推进对1898—1901年间陕西大饥荒的灾情和原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平定拜叛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对晚明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告终,但是也暴露出明朝的边政弊端。这场叛乱发生的原因与明代的传统统治方式、明代后期消极防御蒙古的政策以及拜个人实力的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三方面出发,分析拜叛乱的原因及明代政策的失当对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8,(45)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文坛老将、此次文代会筹备组组长夏衍。这位本世纪同龄人,不日就要飞赴东瀛,接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表扬他对中国文化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给他的国际交流大奖。日本国际交流奖创始于1973年,每年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颁奖,今年获得此项殊荣的两人是: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中国著名  相似文献   

12.
古之临川才子多。唐代诗人王勃曾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诗句,称赞江西临川地区是“才子”之乡。细细想来,倒也受之无愧。宋朝时,这里出了大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使王安石“伤感”的五岁能赋诗的“神童”方仲永也是临川人。还有庆历年间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大词人晏殊,明代大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等等。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学理论》2010,(1):165-166
五四文坛,主要由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两大文学社团并峙建构而成的。两大文学社团的成员,多半有过留日经历。留日学生与中国20世纪早期的五四文坛关系十分紧密,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日本文化、日本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影响。以郭沫若的《女神》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新文艺是受到日本文化洗礼浸润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少有人认真思考过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负曝一得     
寿石 《瞭望》1993,(42)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纂集《智囊》一书,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广州布政徐奇上京办事,载岭南藤簟等物,将以馈赠群臣。有人获得徐所开列的送礼名单呈给皇上,上见名单中独无杨士奇名字,因召杨士奇问之。杨士奇答:当年徐奇自京都赴广州上任时,群臣皆作诗文赠行,其时臣适有疾,无所作,不然,亦不免;并说:今众名虽具,受否未可知,具物甚微,亦明无他。上意解,命中官将送礼名单烧掉了事,一无所问。  相似文献   

15.
《明督抚年表》是清代吴廷燮编著的有关明代督抚沿革的力作,是研究明代督抚问题的重要工具书。该书收集史料宏广,结构简洁明了,有明一代的督抚沿革清楚明晰。然而,因受时代以及史料搜捡难度较大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该书存在一些疏漏和讹误,主要体现在人员任命时间、离职时间、任职时官衔讹误以及收录漏误等。今对该书卷五云南巡抚年表中的十四处讹误进行校补,以期对明代督抚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周思明 《民主》2012,(1):43-44
读王蒙近期推出的传记作品《一辈子的活法》,让人想起《红楼梦》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此书,全书以王蒙式的独特语言。痛快淋漓地讲述了作者77年来跌宕起伏的岁月故事。“历练是银。活法是金.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经典诙谐的表述,立体地展现了这位文学天才潮起潮落、几沉几浮、慷慨激昂的成长轨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性情、诚善意的智者、作家及其眼中的文坛、  相似文献   

17.
李新 《学理论》2011,(9):76-77
受明代前两次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云间文学在嘉靖和万历前期表现出趋同求应的态度。在万历后期和崇祯之前,云间文人对待复古则是谨慎和反思,并产生一批求新猎异的名士文人。而在明末的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中,云间几社又是排头兵。因此,对待文学复古,云间文人并不是简单地亦步亦趋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旌旗后,而是呈现出欲舍又难分的复杂情结。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特色,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并由此而开创了一个文学流派“山药蛋派”.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作品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明珠.尤其是1943年9月出版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立刻引起轰动,根据小说改编的地方戏、歌剧纷纷搬上舞台.《小二黑结婚》的出现是干百年来中国文坛发生彻底转变的报春花.  相似文献   

19.
风流才子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生长于小桥流水的苏州,是中国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经历了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及南明时期,见证了明末的百孔千疮,饱受了战乱的硝烟烽火.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深圳文学史上出现过"打工文学"、"移民文学"、"新都市文学"、"商界文学"、"青春文学"等等文学现象,与之相应的作家作品亦有不少。而在当下的深圳文坛,一群较有文学潜质和发展势头的作家,已然在岭南文学的群落中,崛起和区分出一个完全隶属于自己的文学群落。从全国性视野予以观察,深圳作家中一群成就较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