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唐香华 《工会论坛》2005,11(2):103-104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着力推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社会的进步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物质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创造物质文明的根本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三大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切实加快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其三者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又一理论创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读"三个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三个文明的提出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人们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都属于文明之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大力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及时提出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党的十二大报告,到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做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再到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都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了界定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直接说明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不可或缺(一)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十六大报告将政治作为文明的一个主体内容,提高到与建设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政治文明,包括规范、完善的民…  相似文献   

8.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离不开农村文明建设,要充分认识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文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建设薄弱,精神文明发展滞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完善,政治文明发展滞后;农村基础条件差,社会文明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发展滞后。因此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新风尚;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加快农村社会文明建设,实现发展为广大农民受益;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村整体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 《理论前沿》2003,2(12):17-19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的。由“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核心要素,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要全面建设我省的小康社会,需要有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支撑,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因素已构成了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思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才能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政府决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的信息咨询机制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实现信息咨询机制的重点是全面掌握行政情报信息以及使用适当的信息咨询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注老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未富已老"(人均GNP不足800美元,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量的10%)的状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首要问题是如何满足为数很多,而且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的物质、卫生保健及精神和生活诸方面的大量需求.当前,这一特殊群体所涉及的经济供养、养老机构、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距离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是将十六大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固党和强国的根本;是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