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适应灵活用工需求的用工形式,由于其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有利于人才流动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但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典型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而言,被派遣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制度迅速发展,劳务公司或劳务派遣组织大量涌现,随之出现了许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从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无法可依的历史。这对明确劳务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劳动用工方式因其灵活性和经济性,近年来在我国被大量企业所青睐。被派遣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保护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制度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有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但是其所表现的立法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劳动者派遣这种因派遣机构出现而产生的新型劳动形式的定义很多、表达语词也很多。笔者认为,应该准确界定劳动者派遣(雇员派遣)的概念;并且,作为法律术语,只能使用"劳动者派遣"这一语词。  相似文献   

5.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离不开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使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数据,考察不同用工形式对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差异,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劳动安全对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用工形式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在是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劳动保护程度与工作单位性质均对工作单位是否提供或资助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明显影响。劳务派遣者虽然在劳动保护方面不如非劳务派遣者,但是由于更多受到工作单位性质的影响,劳务派遣者获得所在工作机构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劳务派遣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劳务派遣滥用、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企业资质过低等问题。究其根本,这些问题都是由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纯收益分配不公平引起的。通过微观视角分析发现,最理想的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的纯收益分配格局应该是: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企业、劳动者之间形成利益分配的均衡。最后,本文对完善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部门的劳务派遣可以有效克服公务人员编制限制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三种风险:劳动者在人事关系中劳动权益被损害的风险,在"隐蔽雇佣"关系中侵权责任无人承担的风险,在政府劳务采购合同关系中利益遭受侵害的风险。防范这些风险一方面要尽快出台《公共部门编制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派遣法》。  相似文献   

8.
董明 《学理论》2009,(31):125-127
劳动最神圣,也最光荣,劳动者也最尊贵。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尤其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各个领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被派遣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益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他们的民主参与权却被漠视,而民主参与权的缺失也就使他们的基本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工会总联合会(以下简称"日本总联合")在2010年"春季生活斗争"中,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改善以全体劳动者(包括劳务派遣工、短工、记时工以及正式职工)为对象的劳动条件和待遇的运动,并同日本人才派遣协会、日本生产技能劳务协会等机构先后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协商,最终就确保并改善劳务派遣工、承包合同工的待遇,建立健全的劳...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和用工制度,为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满足高端人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滥用劳务派遣现象显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向.被派遣员工与派遣公司有劳动合同关系,而派遣公司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输入输出合同,"三角关系"造成了三方责权利的模糊不...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人员受其劳动关系复杂性影响,在加入工会的方式上存在三种路径:派遣公司入会、用工单位入会以及会员委托管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为劳务派遣人员加入工会问题的制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文章认为,会员委托管理模式优点较为突出,但用工单位工会和派遣公司工会需要在会费的来源与使用、维权工作、会员占用资源比例等方面,进行明确约定,进而提升劳务派遣人员的入会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虽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使劳务派遣进入了法治轨道,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国现有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自《劳动法》规定使用劳务派遣工以来,我市的劳务派遣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单位和劳务派遣工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劳务派遣的现状,我们先后到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红桥区总工会等6家单位,发放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3050份,与所属18家用工单位和4家劳务派遣单位的同志进行座谈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我市劳务派遣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从法律的规定的题中之义可以清晰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属性,就是灵活性的用工形式、补充性的就业方式.但目前没有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何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规定.因此,大量的用工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出现了扩大化、无序化的趋势.当...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简称劳务工)的权利义务,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使劳务工的主体资格得到回归,同工同酬平等竞争的机制得到明确。但在企业使用劳务工日趋递增的状况下,分配、保障、技术培训、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还比较滞后,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务工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陆子城 《侨园》2014,(9):72-72
各地气温逐渐攀升,"烤"验着每个户外工作者。而每年这个时间节点。高温补贴的话题就会被重新提起。虽然全国许多城市针对高温天气曾发布紧急通知或规定。但是执行起来并不尽如人意。专家指出,多数企业至今落实不到位,八成劳动者难以足额拿到高温补贴。这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8.
姬建民(河北省沧州市委宣传部):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各级都要循例表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当然奖得其时。对于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良好的激励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因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首先要研究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这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快上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等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劳动者整体上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要式化, 是一个被一再强调的立法诉求,许多善良人士均将劳动合同的要式化当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灵丹妙药。然而,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继续性关系,是一种不断运动、发展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又具有人身从属性的特征,试图通过劳动合同要式化这一途径来消解其中的不平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无异于缘木求鱼。相反,将劳动合同的要式化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可能还会对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带来负面影响。要防止因劳动者的“弱”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多地应当考虑完善工会的维权机制,强化集体谈判机制来改善劳动者的地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基准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同,实现劳动者群体的最大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