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渡金沙江金沙江由青藏高原飞流直下,穿越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奔腾千里注入岷江,成为横在中央红军面前的又一道天险。29日当天,中央红军兵分左、中、右3个纵队向北并进,分头抢占金沙江之龙街渡、皎平渡和洪门渡。由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中纵队,负责夺取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最北端的皎平渡。占领皎平渡比占领龙街渡和洪门渡的意义更重大,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和中革军委能否渡江脱险。  相似文献   

2.
黄宇 《世纪风采》2011,(4):40-43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面对50万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10万红军被挤压到赣南闽西只有七个县的狭小区域。就在蒋介石准备发起总攻前夕,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的五个主力军团却神秘地跳出了包围圈,向西走上了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相似文献   

4.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9月初.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及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命在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抗击国民党东路军从连城向长汀推进。连城松毛岭郭公寨.是松毛岭阻击战的前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5.
颜梅生 《湘潮》2011,(5):49-49
从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其间,中央红军共牺牲了9位师长。这里介绍的是他们其中的5位。  相似文献   

6.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7.
马昌法 《广东党史》2011,(11):36-40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是关系战略转移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8.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6,(10):21-26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中央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劣势环境下,如何迈出长征第一步,赢得突围胜利的?  相似文献   

11.
1934年9、10月间,由于王明、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局已定,只剩下突围远走一条路了.然而,红军赶在10月中旬夺路突围,而且是惊慌失措般地逃跑,这里除了军事上处于劣势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中共决策层获得一批"绝密情报",于是决计提前突围,以免被敌人团团围住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12,(17):44-46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1933年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了中共临时中央的《对今后作战计划之指示》,要求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中央苏区北部的抚河、赣江之间积极活动,破坏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计划;另一部分组成东方军人闽作战,打击驻福建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3.
1934年7月,湘赣苏区上空乌云滚滚,炮声隆隆,“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硝烟笼罩着这片朱毛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块苏维埃红色根据地。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下达命令,急调湘赣边区根据地的红六军团西征湖南中部去开创新的苏区,留下湘赣军区及五个红军团坚持湘赣边区根据地斗争。但所留下的5000红军被“左”倾盲动几近断送。省委书记等相继投敌,为虎作伥。  相似文献   

14.
1932年4月,中央红军发动的漳州战役.是出击敌人踞守的大中城市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典型战例,也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一、周恩来与东征漳州的战略决策 漳州战役的历史背景,笼罩着一幕错综复杂的党内政治斗争和严峻的敌我军事斗争的雾霭。当时,中央苏区已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特别是第三次反“围剿”后,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出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近3万闽西儿女投入到了长征的革命洪流中,他们大部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历经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以及疾病的侵袭,至今全国尚健在的老红军不过区区几十人,他们堪称红色“国宝”。而在曾有4.9万人参加红军、3.1万人参加长征的红都瑞金。  相似文献   

17.
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壮举。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困境中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踏上漫漫征途。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长途跋涉,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跨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此前后其它各路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9.
兴国“扩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20.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陆定一的这首诗再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8万多人在1934年10月集结江西于都河畔,渡河长征的情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就是从这里渡过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