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失。建立覆盖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进城务工农民就业的政策支持。因此,应建立由中央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强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大病统筹医疗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面向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三农政策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耕种稼穑始终与众生息息相关;而以国家关怀的视角重视审视三农问题,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亮点。纵览30多年我党三农政策演进的脉络,界定三农政策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党的惠民支农政策的着力点,对今后开展三农工作,将会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代以来,农民就业权利就受到限制和侵害,其表现和原因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是中国农民长期贫困、城市发展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难以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选择就业的权利和自由,不仅是农民的呼唤,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反对农民进城的各种理由中,最为言之凿凿的是.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竞争逐渐激烈,导致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失业问题。如果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思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平等  相似文献   

5.
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产生了巨犬的影响.总结农民创造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劳动就业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法定权利,但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导向下,国家对农民进城就业实行了不断政策限制和制度强力管制,因而,改革开放以前农民基本没有职业的选择权。本文通过1949~1977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回顾,探讨了农民进城就业权利的缺失经济根源和社会政策根源,认为任何社会政策正确与否都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以使国家更加重视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7,(9):29-29
农民进城,究竟有哪些困难?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重庆农民进城主要有八大难—— 一是就业信息少。多数地方农民外出打工,除靠亲戚、朋友、同学、老乡这条渠道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就业信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不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积极推行减负政策,制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政策,完善减负监督机制,取得了不少成绩。总结以往的农民减负工作经验,对于当前继续做好农民减负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特征,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通过对政策进行的一系列调整,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我国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扶贫政策实践,显示出浙江善于在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争取发展经济的新优势,善于创造各种机制激发扶贫对象自身的减贫动力和创造力,善于强化民生保障以追求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善于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扶贫方式。这些实践背后的演进逻辑就是从解决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入手,增强困难群众的人力资本以提高其可持续脱贫能力,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治理提升扶贫工具的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12.
苏共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这一时期,从理论到实践,苏共实施的都是轻视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没有处理好农业与农民问题,是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向行为由其就业决策形成同时也受政策影响,表现了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从产业视角来看,经历了预备期、启动期、稳定期、快速期、回流期、分流期等阶段。从区域来看,经历了小范围、大范围发展阶段。从政策特征来看,经历了限制、控制、引导、规范、鼓励、重视等政策措施。从政策趋势来看,将会以更加优化流动环境、重视农民工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良性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伟国 《前线》2023,(10):17-19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关键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实施终身学习战略;从高校毕业生群体的视角看,关键是全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理性正确择业观,合力提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服务;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看,关键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权利保障和就业条件保障,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合理应对城乡、区域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事关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基于农民工政策在国家层面的由重劳务转向重市民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约束,我国农民市民化政策应实现“物物交换”逻辑向“公民权利”逻辑的转变,重视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享机制。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由农民工市民化向全体农民市民化的整体推进。在政策内容中,应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仅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要提升其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在政策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供应和兜底功能中的主导作用,也应积极发挥农民(工)在自主就业、创业与社会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民就业选择、要素流动、资源开发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合力。  相似文献   

16.
<正>开篇的话"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花,为了一个梦,进城闯天下。"一首《农民工之歌》唱出了亿万农民工的心声。他们离别故土,踏上进城之路,粗糙的皮肤、简陋的衣着是他们的标记,"农民工"这个有些别样意味的名称是他们的身份标识。他们凭着一身力气和勤奋吃苦的品性,祈望能够开辟自己的天地,却常常在深夜独自品尝对前路的迷茫、对家乡的思念。几经拼搏,有的人在城市扎下了根,有的人默默踏上返乡路,而新的浪潮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就业政策矩阵模型",从就业政策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分别讨论了中国促进就业政策的三大支柱:战略性就业政策、市场性就业政策和保护性就业政策.主张国家应该三管齐下,激励企业家创业精神,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增进就业权利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8.
宋碧霄 《湘潮》2013,(6):60-61
农村金融改革之路已发展了三十余年,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之外,还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即农村金融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全面考虑。并且政府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目标,审时度势的制定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促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政策执行结果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按照"史论"结合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历史演进。并创造性地结合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政策,总结出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大体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过程。农民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和渠道的多样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社会现象,对农民社会流动的思考和研究是整个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青 《实事求是》2004,7(1):53-56
通过梳理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不同的就业政策及成效 ,指出应采取的政策取向 ;必须统筹兼顾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综合运用市场和政策两种手段解决就业问题 ,将扩大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