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卖合同的出卖人负有使买受人取得所有权之义务,若违反了此义务,应当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我国关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规定主要见于《合同法》第150、151、152条。该制度存在着权利瑕疵规定较为粗疏、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规定不完整以及权利瑕疵担保的效力规定残缺不全等立法缺陷。它给相关的司法实践造成了司法裁判缺乏明确而统一的法律依据的困惑,也导致一些裁判结果混乱,有损法律统一实施,还可能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和司法的公信力。完善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应明确规定权利瑕疵的内涵与外延,增加关于排除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并完善权利瑕疵担保制度法律后果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遏制司法实践中频现的恶意诉讼、虚假诉讼,对遭受此类诉讼侵害的案外第三人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该制度是立法者在追求司法的权威性、法律秩序的稳定性与追求实质正义的价值理念上博弈的成果。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渊源、内涵来看,对该制度在适用中应该予以限制,并且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解释适用方面出发,应当建立并完善该制度实施的程序设计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权利失效,是德国在判例法上创设的一项制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也通过判例确认了该制度。权利失效是以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为理论依据,在司法实务上发展出来的一项制度。权利失效主要适用于时效期间过长、形成权未设除斥期间等场合。由于权利失效的适用有其特定的法律背景,我国现阶段不宜承认权利失效理论,更不应在民法典中以成文法形式规定权利失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包括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种制度。本文在概述我国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及该制度的合理性,法定许可制度的特点、正当性以及我国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婚姻法解释三确认了善意取得制度在婚姻法领域的效力,当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有房产,而第三人已经善意取得该房产时,另一方的权利毫无疑问被侵害。探讨权利被侵害方在权益受损时可采取的对策,可以从完善房产登记机构的审查制度、完善夫妻婚内析产以及增强受损方举证意识和维权意识等方面来防范和救济,以求对受损方进行一定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担保法》第75条第4项“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到底包含哪些权利?债权是否应当是此项规定的可质押权利?文章对国外立法例和理论界研究成果的分析持肯定观点,并对我国普通债权质押制度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抵押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让。但抵押物转让后,取得该抵押物的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我国法律并未规定。本文从确立抵押物第三取得人的独立地位入手,分析了保护抵押物第三取得人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分析国外法律相关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出了抵押物第三取得人的保护体系,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抵押权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权利瑕疵担保是我国合同法在借鉴两大法系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确立的一种合同责任形式。权利瑕疵担保与债务不完全履行、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制度密切关联,存在体系协调问题。权利瑕疵担保以合同有效为前提,而合同法第51条则将该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导致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丧失了适用的基础,因此,取消第51条的规定可以实现三种制度协调互补,发挥体系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克服传统权力制约权力的局限性、促进行政权高效行使和推进依法治国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立以行政相对人权利制约行政权制度的必要性 ,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建立该制度的具体方式 ,强调应在合理配置行政权和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同时 ,构建完整的相对人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306条规定的“律师伪证罪”引起的争议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律师认为该条款是悬在辩护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对律师的歧视性规定,限制了律师的正当执业,强烈要求取消该规定。但经过对有关刑事司法实践和刑法思想的分析可以发现,刑法“306条”的规定不是侵害律师执业权利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单纯对律师的歧视性规定,法律规定的粗疏、对正当程序的忽视以及司法专断思想的存在,才是一些司法人员屡屡侵害律师执业权利的根本原因,应当通过对该条款的完善及有关制度的健全来确保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合同法学者科宾(Corbin)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是对合同法理论的重大改革,推进了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合同法》对第三人权利制度规定得过于简单。对科宾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作初步解读,通过介绍其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功能,说明在我国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希望对我国将来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引入了著作权延伸性许可制度。延伸性集体许可制度是对著作权专有性的限制,退出权的存在只不过是让这种限制程度降低。它与法定许可在权利限制程度、作品使用对象、使用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强制集体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非成员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优先权是指特定债权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者特定动产、不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对优先权定性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为之,无论是从优先权的起源、历史沿革、各个国家对该权利的立法态度及目前该权利适用的情况等方面考察,还是从优先权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担保物权相比较分析,及对该权利的价值基础、制度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均可得出优先权是担保物权的结论.科学界定优先权的性质,对于我国建立统一、完善的优先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是解决相关理论困境的基点、我国优先权制度设计的基础及司法实践中解决权利冲突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在刑事被害人权利复兴的时代得到发展,提交该陈述成为被害人在量刑阶段的一项权利。美国的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即是英美法系中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典型,联邦和州的立法均赋予被害人递交被害人影响陈述的权利,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也确认了其合法性。我国刑事诉讼中缺乏刑事被害人对于量刑的利益表达机制,应当借鉴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构建刑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4日,96刑诉法在走过第16个年头后终于完成了它的第二次大修。此次修改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写入表明了我国刑诉理念由"权力法"向"权利法"的转变,不啻为我国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考察本次修改的其他条文,随权利保障而来的权力扩张不禁让笔者产生疑虑——该原则的入法能否达成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的。就此,笔者以拘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证人作证等三个制度为切入口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16.
辩诉交易程序中的被害人问题研究——以英、美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学界激烈争论的辩诉交易程序之中,被害人的权利缺失与权利保障是一个尚未被触及的领域,而这一问题正是已经在立法上采纳了辩诉交易的国家围绕着该制度的存废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在考察了英美两国辩诉交易中被害人地位以及权利的问题之后,从确立被害人权利的合理界限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符合诉讼各方利益的我国新型辩诉交易制度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公司资本制度逐渐弱化的趋势,瑕疵出资本身并不直接影响股东资格的取得,但是对该股东进行权利限制甚为必要.现行立法虽已建立起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基本制度框架,但仍存在着权利限制对象模糊、限制范围不尽明确、瑕疵补正后权利恢复规则尚不健全等诸多弊端.完善的路径为:权利限制的对象应扩展至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在界定权利限制的范围时应将“权利本身不加限制是否会在实质上影响到其他股东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标准;对瑕疵出资所做的权利限制毋需以章程有规定或者股东会作出决议为前提;章程对于股东权利的限制应有合理的边界;对于瑕疵补正后权利恢复是否具有溯及力问题的判定,应充分考虑该出资瑕疵本身是否直接影响到公司对于瑕疵出资所涉及财产的有效利用及该财产在公司中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8.
关于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水平的高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主要从加强党员权利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残障女性以组织形式跨入国际政治舞台的第一次尝试。此后,《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六条和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第3号一般性意见的发布,代表着残障女性在国际人权法上正式出场。在性别和残障的双重作用下,残障女性生命周期中多种与性别质素直接相关的权利都面临着严重困境。身心障碍和女性经历导致的脆弱性、文化帝国主义支撑的残障和性别歧视、公私二元理论结构对残障女性的放逐、法律制度的推波助澜以及司法者的“共谋”,共同导致了残障女性的权利困境。要克服困境,需要引导歧视性文化的变革,弱化公/私领域的二元划分,展开针对性的数据统计,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并增强司法救济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第234条确定了共同居住人的继续承租权制度,然而对于共同居住人的继续承租权的性质、享受继续承租权的共同居住人的主体范围、继续承租权适用的具体对象.共同居住人行使该项权利的先后顺序等等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立法应该在借鉴外国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进一步明确共同居住人的主体范围.规定该权利行使的具体条件,以便更好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