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鹏 《法制博览》2011,(8):29-29
黄观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之在台湾设立县、府学并开科取士,童试及岁、科两试皆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则在福州和北京举行。这样,清代台湾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清代前期的台湾社会是个移民社会,闽粤人成为台湾移民的主体。移民对台湾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影响,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移民与台湾科举考试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09,(19):69-69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曾做过大学士、少师。儿童时代,他能文会诗。善于对子,聪明过人。这事传到皇宫里,皇帝感到十分惊讶,便宣他进京。当时李东阳才六岁,他来到京城,进了皇宫,可是皇宫的门槛很高,由于他人小跨不过去。皇帝见了,不禁笑了起来。太监把李东阳双手抱起,李东阳这才过了门槛,进了大殿。  相似文献   

4.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佚名 《法制博览》2011,(9):43-43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  相似文献   

6.
梅桑榆 《法制博览》2011,(13):74-75
探秘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的用意何在。失去爱妃滥杀无辜;其实,成祖杀戮宫女之事早在永乐年中期就曾发生过。事情还得从贤妃权氏说起。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  相似文献   

7.
工友 《工会博览》2014,(32):51-51
国庆节前夕,我和院领导来到了兰新第二铁路兰青段慰问在那里参加联调联试的职工。短短几天,在跟职工聊天时听说了这样几件事,真的很感人。我的儿子叫石墩儿小石的媳妇快要生产了。28岁的他激动不已。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当爸爸了,乐得他合不拢嘴,同事们也都为他高兴。就在这个时候,兰新第二铁路联调联试开始了。小石承担的任务是负责动车综合检测,这可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啊。是照顾即将生产的爱人,还是去参加联调联试?一时间小石没了主意,他在走与不走之间纠结着、徘徊着。想来想去,还是背着媳妇,默默地做着出差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东亚体系中,作为核心国家的中国在"天下"观念的支配下,向地区供给了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区域贸易公共产品和区域文化公共产品,从而保障了区域安全、维护了区域贸易稳定和促进了区域共有文化交流。明代东亚地区公共产品并非始终是一种所谓弱需求与弱供给模式,根据明朝向区域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和水平的不同,明朝的东亚体系分为六个阶段,并因此构成了明代东亚体系内部的体系变迁。其中,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与国际体系结构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公共产品自身性质两个层面构成了决定明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和统治者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都远超于各代.统治者认为科举考试是清代的"抡才大典",关系到清代官僚队伍的整体能力,因此多次立法试图肃清科场.本文将通过《大清律例》和《刑案汇览》研究清代科举舞弊行为与刑罚.  相似文献   

10.
艾君 《工会博览》2010,(14):43-44
为了追求真理,“文革”中,他站出来大胆地为刘少奇、彭真辩护上书,终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先后被关押过六点。他的女朋友、一位当时著名的歌手整整等了他十年,顶着各种社会压力等待他归来的时刻花好月圆,一时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1.
高芾 《法制博览》2009,(15):31-31
古话说:场中莫论文。科举考试这东西,和那诺贝尔文学奖仿佛,搜中的能人异士固然很多,漏掉的也不少。最牛的是状元,称为“大魁天下”,其实明清三百来个状元,真正成大器的甚少。因为中不中状元,实在与个人的才学无关。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在班车上,有人问我:县官见太守跪不跪?把我问住了,支支吾吾不能回答。因为我的印象中好像要跪,可理念上觉得太不合情理。事后忽然想起来了——跪!起码在明代要跪。袁宏道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令,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吴令甚苦……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嗟呼,中郎一行作令,  相似文献   

13.
刘振修 《法制博览》2008,(17):43-43
商鞅替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了传,叫做《商君列传》。其中说:“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在文章中,有时称他为公孙鞅,有时又称他为卫鞅,那么商鞅究竟姓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宾兴是明清时期为本地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提供无偿路费、卷费资助的考试公益基金。早在1909年,为配合日据殖民统治而编辑出版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便已经提到了清代台湾的宾兴,书中把“宾兴馆”看作是与儒学、书院、学会、乐会等并列的教育不动产,  相似文献   

15.
陈彤 《法制博览》2010,(16):16-17
他是我们的朋友。喜欢上一位美女,美得惊心动魄骇人听闻的那种。美女的理想是做模特,他的职业是摄影师,他为她拍照片,拍着拍着就拍出感情来了。那是六年前的事情,六年前美女只有18岁,他36岁,所有人都劝他,她是美女,又年轻,现在就算不是利用你,是真爱,可你们能白头吗?  相似文献   

16.
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初四,唐伯虎出生于吴县(今苏州市)闾门内皋桥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里。这一年岁次庚寅,他恰好生在寅时,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十二地支中寅为虎,他是长子,故取字为伯虎,读书后又因“虎”而取字子畏。  相似文献   

17.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相似文献   

18.
陈然 《法制博览》2009,(9):30-31
按照孝宗的遗诏,在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明武宗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复氏,后来还娶了两位妃子,但他却对她们毫无兴趣。而且,明代宫禁管理严格,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管,还要专门记下来以备后来查对。武宗对这种束缚人的制度简直深恶痛绝,但他领教过朝臣的“功力”,知道要改变这种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他把眼光瞄向了宫外。  相似文献   

19.
翁礼华 《法制博览》2010,(13):72-72
绍兴盛产师爷,因此,中国师爷博物馆就开办在绍兴安昌镇,展厅中把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列为绍兴师爷之榜首。  相似文献   

20.
陈益 《法制博览》2010,(12):8-8
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的官员,曾与林则徐一起坚定地抗英禁烟。另一方面,他又是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一生著作等身。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中,有很多关于昆曲的笔记,读来耐人寻味。其中有一则,谈到了“读书和看戏哪个好”的问题,援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