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底,项南出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他回到福建后,一心想振兴福建经济。从何入手?他分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状况,分析了福建长期作为“前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实,首先想到的是“以智取胜”,走科技兴省的道路。 项南频频向科技界咨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人才为本、以智取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面前,实现小康社会这一中近期战略目标,福建的人力资源还存在人才队伍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本投资偏低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分别采取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机制创新等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提前3年实现小康,这是福建全省上下近中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晋江的快速发展与“院士八闽行”的成功开展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那就是应该把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和焕发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人才第一,以智取胜。  相似文献   

4.
张营生  王志 《党史文汇》2010,(12):41-4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陈铭枢,作为福建事变的实际领导者,在整个事件的策划、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之初,项南主政福建,功勋卓著,人民满意,享誉八闽。1981年1月至1986年2月,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锐意改革的精神,书写了"念好山海经","以智取胜","松绑"放权,让"包"字进城,倾力扶持乡镇企业等绚丽多彩的篇章,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项南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可以说是项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践行以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6-36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福建地下党有着长期的、光荣的斗争历史。建国初期和"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左"的错误影响,伤害了不少原地下党干部和老区群众,许多人受到错误处理和不公正对待,有的甚至冤屈致死,遗留下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序巍峨壮美的太行群峰,崛起于华北大地。挺拔峻峭的武夷丹崖,绵亘于闽山赣水间。旭日晨曦中,太行群峰的雄姿与武夷丹崖的灵秀交相辉映。在华北大地,在武夷山下,人们看到了这样一组独特的风景线:——山西晋城"长江支队纪念林";——河南济源"长江支队纪念碑";——山西长治"南下干部纪念馆";——河北武安"长江支队出发地舍利塔";——福建宁德"长江支队纪念园";——福建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福建长乐市绿化馆前的延国和纪念碑;——福建莆田壶山之麓的原鲁山塑像。  相似文献   

8.
老一辈军事家杜义德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善于歼灭作战,注重以智取胜、英勇慑敌,在我军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往事四桩     
1994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福建时,要求福建各项事业"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党史事业怎样实现总书记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呢?当年的11月,我出席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在会上作了一个发言,谈了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在"四个力"(即影响力、感召力、战斗力、凝聚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海峡西岸的八闽大地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如何加快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成为福建党政高层领导重视的问题。省委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以智取胜”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大气候下,同年11月,经省委书记项南提议,省委、省政府委托省科协组织举办的首次科技月谈会在福州登台亮相了。这一崭新的民主科学决策形式——科技月谈会,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 科技月谈会历经15个春秋,至今已举办100次。月谈会受到历届省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据统计,先后有省领导200多人次出席听取专家意见。省委书记陈明义则是参加月谈会次数最多的省领导,达32次。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7-37
1981年初,刚到福建任职的项南就在中共福建省代表会议上作了《谈解放思想》的报告,提出"福建要起飞,思想要解放",要求冲破"左"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认识省情,放宽政策,把经济放开搞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福建党史机构恢复30周年。30载艰苦创业,30载奋力跨越,30载荣耀辉煌。为隆重庆祝福建党史机构恢复30周年,大力宣传福建党史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共同回顾我们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福建党史月刊》推出"我与党史事业30年——庆祝福建党史机构恢复30年征文"专栏,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6-56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提到海外关系,个个如临大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侨务工作按照中央对归侨侨眷"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方针,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这些举措重振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9年,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50.38亿元,占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9%,完成出口总额1955125万美元,进口总额45176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31.7%,福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福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9-59
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的一位善良女子。她在短暂的28年人生中,救助海难、扶危济困,无私无畏、护国佑民。林默娘羽化升天后,民间尊她"妈祖",誉其"海上女神"并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  相似文献   

17.
东海海战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9-29
台山岛东南海战。1965年4月30日21时40分,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抵达台山岛东南18海里外,以16节航速北驶。福州军区指示:"如敌靠近,准备截击"。我海军福建基地以575、577、574、576号护卫艇于东引岛以北10海里处攻击敌"东江"舰;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3-53
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基础设施一直处在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日益凸显成为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瓶颈"问题,成为实施闽东南开放开发战略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2,(2):59-64
智取克山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一次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谋划,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调动敌人、以智取胜的战斗。抗联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曾谋划和指挥了那场战斗。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促进这一举措的落实,进一步研究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省委讲师团研究决定,在《福建党史月刊》和《福建理论学习》期刊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