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商在大陆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兴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30多年了。截止2007年7月底,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73000多项,台商实际投资447亿美元。两岸间接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台商投资逐步从沿海转向内地,渭南地区吸引台资兴办台资企业工作有了蓬勃发展,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区“三资企业”的主要成份之一.截至一九九三年三月底,全区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家,其中独资1家,合资7家.引进台资4519万元人民币.已建成投产4家,企业运转正常.其余正在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3.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近30年了.时至今日,台商在大陆的经营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海峡两岸最早开展合作的领域之一,农业被越来越多的台湾投资商看好。过去20年间,台商在祖国大陆建立的农业企业已超过4000家,投资总额已俞2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落户上海的台商  相似文献   

5.
台商在大陆第一个正式 备案的民间团体——北京台 资企业协会,于三月二十四 日庆祝该会成立四周年。协 会会员与全国人大、全国政 协、国台办、外经贸部及北 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 堂,共叙几年来台资企业协 会发展的历程。 北京是台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市有1200家台资企业,分布在北京市辖的十个区和八个县,遍及电子、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制衣、玩具、酒店等行业。到去年底止,全市台资协议金额达16.46亿美元,其中台资10.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台商在上海历年累计的直接投资项目已达到880个,投资总金额8.2亿美元。台资由不显眼的地位,跃居所有在上海的49个国家、地区外资的第四位,名列香港、美国、日本之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最早的一个城市,在1950年就同波兰合资组建了一家轮船股份公司,这是大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但台商涌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仅5年历史,比首家台资企业1981年9月就在广东落户要晚7年。台资进入上海大  相似文献   

7.
位于福建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漳州市,是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近年来,漳州市抓住两岸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的机遇,发挥漳台两地人缘、地缘与农业生态环境相似的优势,积极扩大两地农业合作。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年1月底,漳州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95项,总投资29.12亿美元,合同台资28.94亿美元,已开业投产451家,实际到资7、99亿美元。其中,漳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累计批准农业台资企业281家,占全国十分之一强。漳州市对台农业合作的好态势是怎样取得的?本刊记者就此访问了漳州市市长李天森。李天森介绍说,漳州与台湾农…  相似文献   

8.
数字财经     
《求知》2014,(1):64-64
<正>11家据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去年12月统计: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以来,已有11家台资企业在区内完成注册,涉及注册资金总额达350.67万美元,在这11家台企中,包括8家贸易公司、2家咨询公司以及1家电子材料制造公司。3.3%据巴西DCI网站去年12月21日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2013年咖啡产量达到4915万袋(每袋60公斤),比上年下降3.3%。  相似文献   

9.
古漠 《侨园》2005,(3):10-12
3月28日,海口环岛泰得大酒店,印尼金光集团旗下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的简称)的海南金海浆纸厂举行正式投产仪式。前一天的27日,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的一家超市内,4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站在APP的“清风”、“唯洁雅”、“真真”等品牌的货架前表示抗议,倡议消费者抵制APP纸品。这一切缘于金光集团在云南、海南涉嫌“圈地毁林”。金光集团APP是世界上最大的浆纸公司之一,由印尼华人创办,1992年投资中国。据有关资料,目前APP中国拥有13家浆纸企业及20余家林场,总资产约55亿美元,年加工生产能力约450余万吨,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股份制企业试点是从1984年开始的.经过八年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91年底,上海有比较规范的试点企业20家,资本总额19.59亿元.在20家试点企业中有17家发行了股票.在17家发行股票的公司中已有13家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3家上市公司的资本总额为8.53亿元,其中国家股4.79亿元,占56.15%;法人股1.28亿元,占15%;个人股1.46亿元,占17.11%;外资股1亿元,占11.72%. 现有20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从行业分  相似文献   

11.
台商内在需求与大陆供给特点相结合,将使环渤海地区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热点就整个中国大陆而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的热点地区。这一判断,基于对台商需求和大陆供给两方面的分析之上。可有效对接台资需求先来看看台商的需求。首先是台商自身产业拓展的需要。台湾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3.
从10年前第一家台资企业隐姓埋名在深圳投资开业,到今天正式堂堂正正组团赴京参访,既标明其间台资企业在大陆令人欣喜的发展,也表现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的新的松动。今年仲秋时节,花果飘香的北京城迎来了一批颇为特殊的客人——深圳  相似文献   

14.
从贸易到实业──台商江衍雄的大陆投资经验王佩玉今年53岁的台商江衍雄现正主持着深圳威诚电器有限公司,在同一地区,另外还有4家独资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关系企业。江衍雄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在台湾“王冠电器”做业务员,有机会从事国际贸易。31岁那年自行创业,开了...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是台商投资大陆的第15个年头,实际投资额大幅跃升,一改较其他外资到位率偏低的弱势,标志台资在大陆正式进入第4个时期—生根、深耕期。1994年,大陆外资中台资仅次于港资,居第二位,截止1994年9月底,台资实际到位已达80余亿美元。这是台资自1979年登陆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1979年以来,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一、1979年至1986年:试探性时期。1979年,大陆酝酿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个别台商经过第三地区进入大陆,现在的一般看法是首家较纯粹的台资企业应在1983年左右产生。但从整个时期来看,台资企业甚少,零星分散,且形式隐蔽,手段也是试探性的,数额亦不高。但它已是一个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5,(5)
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DVD生产企业云集的深圳宝安区,已有近30家DVD企业先后倒闭。另据报道,著名碟机企业先科集团负债已超10亿元,新建的南昌基地也已停顿。 2003年中国DVD生产企业超过100多家,产量接近1500万台,达到全  相似文献   

17.
海南椰风饮料总厂是一个以外商管理为主的合资企业,现有员工373人,其中中专以上的技术管理人员62人,职工平均年龄21岁。这个厂创业至今三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台湾、南朝鲜及东南亚。1993年产值4.28亿元,销售收入4.17亿元。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优质奖。椰风饮料总厂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里创造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西南边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个鲜为人知的侨乡——容县冒出了一个在全国大名鼎鼎的生产黑色食品的王国: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10年前,韦清文等几个刚刚扔掉锄把的青年农民聚在一起,发誓要在食品行业创出一番事业来.如今,它已拥有11家企业,固定资产1.02亿元.去年这个公司营业收入2.7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今年上  相似文献   

19.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
中国(1月1日-1月7日) 台商春节包机有实现的可能。2日,国台办发言人就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一事说,我们愿意努力促成2005年春节包机的实现。台湾大陆事务部门4日召集台湾6家航空业者开会,希望由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就包机细节和大陆展开协商。  相似文献   

20.
第一军医大学药学教授赵新先十年前带领5个年轻人在深圳荒凉的笔架山下创建的南方制药厂,如今已拥有6000职工、70亿元资产、109家企业和13家国外公司,产品进入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九五年底,在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排序中,三九企业集团荣获满分,在5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名列第四。集团先后获“中国制药之王”、“军队模范企业”、“特区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等多项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