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被压迫民族开始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洪流,从此,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便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于世 《前线》1961,(10)
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帝国主义侵入殖民地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农民、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他们进入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买办资产阶级举办的企业,成为现代无产阶级;同时随着本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渐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又极力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封建残余  相似文献   

3.
富仓 《前线》1960,(18)
答: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它是殖民主义制度的最后支柱,是最大、最狡猾的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从军事的占领,政治上的奴役和压迫,经济的掠夺,文化侵略等各方面来  相似文献   

4.
一、殖民体系是帝国主义的生命线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压迫与剥削全世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个组成部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商品输出,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地,并且把殖  相似文献   

5.
亚洲的发展模式需要自己创造亚洲作为一个地区概念,起源于欧洲人的对立观念,即欧洲对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观。中国、印度、伊斯兰、东南亚各国,历史文化各不相同,但都有过漫长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痛史,只有日本"脱亚入欧",仿效列强,侵伐霸道。英美讲究自由,  相似文献   

6.
任俊伟 《理论学刊》2007,2(6):84-87
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确定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的基本出发点。包括中国社会性质论及“两个过程”说,即:从1840年至1949年的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这一理论至今仍是人们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要依据。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形成及其争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有的学者指出,在20…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创制与放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析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完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问题之文章的“前后篇”。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一“前篇”告一段落。作为“后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系统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①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包含关于联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必然性、任务、纲领、前途等问题。在新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步步胜利,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日本侵略者为达到长期占领东北,维护野蛮统治之目的,在东北建立了典型的殖民地奴化教育体系,并使教育成为日本侵略者在精神上思想上压迫和麻醉中国人民的统治工具。他们在学校实行法西斯管制。把日语改为“国语”,做为必修科,把国语改称为“满语”,取消中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似乎半殖民地半封建就是在封建主义之外加上帝国主义。因而,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完全是“历史的沉沦”。众所周知,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二者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由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50周年。50年来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雄辩地汪实了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揭示的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仍会给我们以极大的指导和启示。一、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理论体系。首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中国社会发展观和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论。他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特殊的中国国情,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因为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不是完全独立的社会,而是介于完全独立和殖民地之间的半殖民地。这种国情,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并存的二元结构的世界矛盾运动的产物。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然面对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革命成功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里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先进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绵延不断,在各个领域都有极其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圈,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内容十分广泛和深邃,且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由于传统文化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必然带有奴隶性文化、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的糟粕。因此,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客观面对传统文化,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刘少奇作为世界工联副主席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参加7这次会议。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亚澳国家的实际情况,深刻阐述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工入运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立和推动世界反帝反殖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斗争任务在亚澳工会代表会议上,世界工联的代表在发言时指出,社会进步的道路,只能在工入为民族自决与独立的斗争、劳动人民为取得民主权利——即组织工会的权利——的斗争下,才能走得通。这个发言立即引…  相似文献   

14.
彧君 《广东党史》2010,(5):54-54
<正>纵观毛泽东对古今人物的评价,他对那些具有铮铮铁骨的人总是称赞有加。如他认为"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何承 《前线》1965,(16)
以两条道路斗争为纲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解决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是沿着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继续前进,还是让资本主义复辟,退回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老路上去?这是运动中要解决的大是大非问题。这是运动的中心,也是  相似文献   

16.
徐特立生于1877年,当时的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世界形势来看,英、法、美等国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国内,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对内政治腐朽,对外卑躬屈膝。在这种形势下,有识之士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站立起来"①,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根本"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②,完全是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胜利进行的两大革命:"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  相似文献   

19.
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近一百年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样的历史条件,使小生产在我国象汪洋大海,小生产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小生产意识和封建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社会习以为常的思想状况和正统力量,两者的结合构成了阻碍中国前进的巨大思想障碍。解放  相似文献   

20.
姚辛 《党史文汇》2007,(12):45-49
1933年,希特勒统治德国,法西斯毒焰开始迷漫西欧,在.,东方,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世界和平遭受严重成胁。根据这一世界新变化,1935年7—8月,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季米特洛夫在会上作《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的长篇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