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百家论萃     
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产权是商品经济中以财产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是社会民事权利主体依法对财产实行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并享有财产收益的权利和权能体系,是保障所有制形式实现的法权形式,是资源配置的生产关系基础。产权的特征:一、产权形式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二、产权内容具有经济的实体性和利益性。三、产权运动具有自主性和风险性。四、产权权能具有派生性和可分性。五、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非均衡效率性。产权的规则和功能:主要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规则、产权交易规则。功能有:一、财产归属的…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化模式刘茂松一产权安排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工具产权是通过法律界定的一种规则或权利,即“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是对财产权进行分割与选择的一种权利分配。这种权利的重组和分配是与现代化大商品...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稳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政局动荡,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能一事无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进入新时期以来,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加快发展,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耐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邓小平多次提出安定团结的重大意义,强调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法律面对的挑战——朱揽叶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欧协议的达成,中国离“入世”仅一步之遥。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其中既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WTO的法律制度毕竟是发达国家本着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些是难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有些甚至是有失公平的。但从总体上来说,WTO的规则作为世界各国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最终达成的一种协定,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框架中去还是大有好处的。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承担作为一个会员国的义务,行使其权利。但如何看待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  相似文献   

5.
贾可卿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不仅提出了人们应普遍享有最基本的平等的自由权利,提出了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而且在差别原则中规定,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有利于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成员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在规则平等的基础上,对由于人的天赋能力等因素产生的结果差别,仍然需要进行社会调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实质平等的正义社会。就是说,规则平等并不必然意味着实质上的平等。即使社会已经实现了规则的平等,对于贫富差距的结果仍然需要政府进行调剂。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6.
余俭敏 《湖湘论坛》2009,22(6):40-43
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走向社会制度文明,才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规范人们和社会组织活动的规则和习惯。制度产生于协调人类社会的利益关系的需要,是规范社会利益的生产和分配、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影响经济转轨成本的重要因素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指的是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体制转换所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以及经济和社会震荡造成的一部分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损失和福利的相对降低。向市场经济转轨首先是财产制度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存量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国有资产产权改革过程进行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转轨成本的大小。如果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能够公正、合理、有效地进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改革的社会成本就比较小;反之,改革…  相似文献   

9.
荟萃园     
社会不公正对于经济意味着什么吴志民近日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现在,人们对于社会不公正造成了社会不和谐和不稳定现象,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但是,对于社会不公正现象对经济领域造成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社会不公正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削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中国现在的低收入者和中等偏低收入者占的比重过大,已超过80%,而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只有10%~15%。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内需拉动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发展的滞后,大量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一种不确定感,因而在进行一种自我保障型的积累。这种现象严重地压抑了内需,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其次,会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的基本规则。权力精英群体和经济精英群体之间的利益结盟、公共权力不恰当的扩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劳动者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等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造成了市场主体的不平等、非市场因素的介入、信息不对称等负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顺利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中国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和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和市场冲击的严峻挑战。WTO是一个经济领域的利益调和规则,也是一个各国思想文化领域彼此攻防的决战,如何在入世后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治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的。它有以下几方面最基本的涵义。一、“法治”意味着秩序,俗称“法秩序”。“法治”意味着人的基本的权利和自由,诸如生命和财产等权利得到保障,不受非法的伤害、侵犯和破坏。而这种保障主要由负责执法的警察所提供。比如,一旦社会发生骚乱,“法秩序”必然要受到损害,这时如果警方能够成功地制止骚乱,“法秩序”就能够得以保存。二、“法治”意味着规则。意味着将整个社会的一切活动均置于一定的规则约束之下,凡事先…  相似文献   

12.
王松教授谈:经济利益多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本刊记者致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如何看待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它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经济利益多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诸如此...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的高度研究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唐贤兴,郑益文产权与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从唯物史观来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中心内容是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而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很明显,产...  相似文献   

14.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国务院提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历史维度总结了房改公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经验及局限,认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定价应与市场价格挂钩,减少投资牟利动机,公平分享收益;从理论上剖析了保障性质的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发现其定价以收入法为主,兼顾市场和成本等因素;并总结了新加坡组屋、中国北京和上海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实践经验。结合共同富裕的目标,应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定位和准入标准,优化分配规则、价格和产权管理办法、税费等政策设计,以实现共有产权住房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竞争.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作为非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行业协会已经成为维护市场运行的重要中介力量.朱镕基总理最近在学习世贸规则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抓紧建立健全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加快行业组织改革步伐,真正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组织,使他们在加入世贸组织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国公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获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的外部推动力,它将对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入世”意味着中国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也别无选择地被卷入世界教育发展大潮。公安教育(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所称公安教育主要指公安院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一部分,毫无例外的也将受到影响。一、WTO及其GATS的有关规则对中国基本面的影响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惟一的一个世界性处理国家之间贸易规则的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WTO规定的开放贸易包括三个方面,即货物贸易(G…  相似文献   

17.
程言君 《前沿》2004,(12):74-79
现代产权制度 ,“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原因” ,根源于家庭利益主体、家庭市场主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家庭这一“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 ,作为生活资料私有制的组织形式和社会最主要最基本的消费单位 ,既是产权产生的历史基因 ,又是产权的最初组织形式或载体 ;既是一般商品经济产生、存在的社会基础 ,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 (市场 )经济性质、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定位和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产权制度的社会基础。现代企业是小生产经济中家庭的社会经济功能即生产资料消费功能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独立化、社会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颁布至今已两年有余,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物权法和城市的土地规划的目标都是城镇土地的合理公平使用,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另一个方面,城市规划某些时候往往意味着土地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这个角度讲,物权法也有可能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为了区别这种影响的不同层次,不妨将物权法构成的土地产权体系拆解为两个方面,即产权结构和立法精神,来分别探讨其与城市土地规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和根基。 一、公平的内涵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 社会公平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各方面的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和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相对的。 社会公平是具体的,是指公平有着多方向的具体体现。从横向看,可以把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权利公平、义务公平等不同的类别;从纵向看,社会公平可以分为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起点的公平是指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平等进入,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要公开和透明,在保证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前提下,有了结果的公平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和谐”哲学的制度体认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对宇宙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性反思和构建,是中西方普遍追求的一种对世界与社会意义的理解。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概念,"和谐"关涉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特性,而是一种隶属于整体性的关系特性。社会秩序意味着一种有助益的社会宏观运行组织状态,这种组织状态一般是在规则或制度的作用下形成的,秩序促进和谐,秩序的合理维持依靠制度的支撑,法律渊源于人类维护社会和谐的原始规则,是人类社会在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对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始习惯的确认。当下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严重削弱了社会公平与公正。为此,改变在中国社会各领域内所存在的各种低效率的潜规则状态,构建权利结构和谐的制度体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