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今的博物馆旅游在传统的展览、收藏功能基础上增加了体验功能,为旅游者带来娱乐、教育、审美、逃避等全方位的综合体验,博物馆体验旅游具有品位高、体验性强、与游客的需求融合度高等特点。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博物馆旅游体验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博物馆旅游体验实现的几个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耀珍 《人民论坛》2010,(8):152-153
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借由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环境的影响,获得其生理与心理上的体验。依据期望理论,好的旅游体验会增强游客的旅游期望值,从而增强游客的旅游动机;如果旅游体验不好的话则相反。只有通过旅游体验对旅游动机影响的实证分析,才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机会和空间,外出旅游也成为她们获取个人体验、追求个人需要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是青年知识女性的代表,已有研究只对其旅游行为特征和旅游市场开发有一定分析,而相关的旅游体验研究还较为缺乏。通过对昆明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其旅游体验主要为关系补偿体验、环境补偿体验、遁世体验和认知体验。旅游过程中的想像体验和旅游后的治疗体验也较为常见。这些旅游体验来自于她们自我认同、自我表现、认知外界和追求真实性的需要,并受到心理、文化、社会、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红超 《传承》2008,(16):110-111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体验,本文从影响旅游体验的先在性因素——旅游期望和现实的游客满意度出发,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分析,进而阐述旅游体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体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体验,本文从影响旅游体验的先在性因素——旅游期望和现实的游客满意度出发,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分析,进而阐述旅游体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谈起阳朔的旅游,人们印象里通常是“一条江、一条街、一个月亮、一棵树”。现在,无论你去到阳朔的哪个角落,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老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或徒步徜徉在农村的小巷里,或骑自行车穿梭在乡间的小道上,或乘竹筏漂流于溪流中,或在农家的小院里品尝地道的农家风味菜,在村民家中体验农居生活的温馨……乡村旅游,为处处是景的阳朔县又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媒介因素即旅游体验载体是影响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媒介因素,并设计了包括旅游活动体验载体、旅游环境体验载体和旅游服务体验载体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8.
旅游存在真实不仅仅表现为旅游者主体的体验真实,同时也表现为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其他旅游主体的旅游体验真实.基于前人的文献研究,旅游存在真实的概念、特点和产生机制被重新进行了诠释.对旅游者、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旅游主体的旅游存在真实,从个人自身和人际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旅游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旅游存在真实性研究不仅对探讨旅游主体的旅游参与体验的深层次动机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基于旅游主体的市场研究和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由于具有就业容量大、创汇多、连带性强、环保等特点,近年来,作为一种健康的旅游方式,医疗旅游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已成为继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旅游之后的一个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论体验经济下的乡村体验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卓 《求索》2010,(8):42-43
乡村体验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对乡村体验旅游界定基础上,分析发展我国乡村体验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针对我国乡村体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体验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6,(9):66-67
2016年8月27日,"生态蜜柚·美丽乡村"2016琼山区大坡镇自行车骑游活动,在田心村绿色慢行道火热开启。百余名骑行爱好者骑游大坡镇田心村,享受美丽乡村的沿途风景。融入骑游过程中的蜜柚采摘活动,受到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欢迎。游客们通过亲手采摘蜜柚,体验到不一样的"农夫"乐趣,丰富了骑游体验,感受到了别致的乡野闲趣。此次活动不仅向广大市民、网友展示了不一样的琼北乡村之美,也是琼山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旅游岛历史文化客厅、安享海南宜居福地、琼北乡村风情体验区和省城新兴商贸圈的有效做法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亢雄 《思想战线》2012,38(1):105-109
旅游是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因而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的本质应该是人追求幸福的一种活动,这种幸福源于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是为了幸福并且可能实现幸福。旅游幸福研究对学科、旅游实践以及旅游者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可以对旅游幸福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旅游幸福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为了旅游者的幸福",这也是旅游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胡军 《人民论坛》2010,(10):104-105
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从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四川省发展体育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出四川省以其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作底蕴,完全能够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品,使体育旅游成为四川旅游的有力补充,为全方位发展其旅游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林 《前沿》2007,(7):54-58
会展旅游产品是旅游业为会展游客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强、休闲性大、体验程度高、审美与愉悦的旅游产品。因此,在开发与创新时,必须注意结合会展地及其周围的休闲旅游资源,对其内容的娱乐性、文化性、另类性以及个性服务水准予以提高,并特别注意在旅游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康乐行业发展,积极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深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争取开发夜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巫珊 《传承》2010,(9):108-109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安全对女性旅游者来说,不仅仅是因陌生旅游环境引起的不安,而是对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中可能发生情况的担忧。女性对旅游安全的担忧影响到她们对旅游决策、旅游安排和旅游消费等诸多方面。从女性旅游安全需求入手,探讨女性旅游者的安全忧虑、对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期待以及旅游安全对女性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探寻女性安全需求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体验质量方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军平 《今日海南》2006,(10):28-29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海南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双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近期,可将海南部分乡村建成来琼游客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的必游景点、海南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海南环岛游常规观光线路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线路。中期,使海南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农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远期…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追求,居民是民生的直接体验者,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将为制定旅游民生效应评价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真正落实民生导向的旅游发展。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研究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远大于现实体验;(2)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保障、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融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4大方面,其中,生活质量提升最受关注;(3)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14个小范畴,其中,在休闲选择、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强烈;(4)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具有显著的"公平与尊严"诉求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