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头行     
费孝通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像包钢这样的大企业,过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缺乏联系,犹如因在“孤岛”上,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又不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一旦它们走出“孤岛”,与地方结合兴办集体企业,它们潜在的工业能量就能得到发挥,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依靠。这对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开发边区、缩短我国东西部差距,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候,读到报刊一些文章,说时下兴起不少新的文化,如吃文化、玩文化和身体文化等。我想说的是另一种文化——书店文化。2001年,在德国进行出版营销业务研修时,到过许多家书店,给我留下了独特而又深刻的记忆,总希望能再次感受那特有的温馨的书店文化。德国人爱书,喜欢读书是有历史溯源的。在这个人口8200万,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书店就有5000家左右,这还不包括设在街边的报刊亭,超市和加油站等处的图书零售摊点。在法兰克福、慕尼黑、柏林等大城市的大书  相似文献   

3.
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往往觉得自己干的这一行有点“虚”。所谓“虚”,主要是一不管人,二不管钱,三不管物,不实在。而现在不少的人又很讲“实”的,这就更使人感到“虚”了。 近日有人向我谈起,做思想工作也是可以实起来的,这就叫“虚功实做”。他向我举例说,济南一位老同志为兑换两角钱,跑了好几家银行,都不给换,后来济南工商行给换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这件事,济南市后来抓住做了一篇大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职业道德教育。他说,凡事要有一个“抓手”,这一次的“抓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文化规划有太多跟进式,尾随式的雷同,太多盖大房、圈大地式的“指点江山”,太多低文化,低科技含量的急功近利笔者涉足文化、文化经济领域的实践研究,粗算已有二十余年,参与“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各级文化分项规划工作,大致有了三十多个文案的经历。喜者,目睹了我国各界对于文化产业理念“认知、认同、认购”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悲者,眼见众多红极一时的“人造文化景观”轰然倒下、无数社会财富瞬间灰飞烟灭,而且并不深究其教训的后继者,仍在源源不断地盲目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热潮”。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4,(9):39-39
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抱着儿时的我坐在阳台上,等着父亲回家,母亲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不知为何的忧愁,我问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回望我一眼,然后又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唇齿之间吐出一个宇:“家。”我满脸疑惑:“家不就是这吗?”“不,”母亲摇摇头,指向远方:“家在比那里还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物质文化不必说了,大家都一个心眼地奔发财,各“家”都一起向财源涌去,分不出谁属于哪一‘凉”。说到精神文化,要想细细测览一下,区分一下,眼下似乎只有三“家”。这三“家”是:一、马列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三、西方文化。在中国,眼下这三家的大体情况是:正处于相互串亲,相互联姻,彼此都不取斗争态势。好不好呢?当然好,总比当年大肆采伐、彻底专政的好,因为指导并非镇压。何况,我们看到的文化繁荣景观是有目共睹的,举目可见的:何苦一定要通过人为斗争,让世界再乱腾一下子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家串亲、联姻,一味亲…  相似文献   

7.
王军 《瞭望》1994,(37)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兴起,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加剧,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在历史文化名城,这种情况尤为严重,令人忧心!“建设性” 破坏还要持续多久1982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62个,经省、自治区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04个.这些城市都被要求尽快制定与落实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可是,尽管各项保护规划陆续出台,在新一轮房地产开发热中,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仍受到“建设性”破坏的威胁.经严密而完整设计建造而成的北京明清旧城,是当今世界罕见的保存尚好的封建时代都城的遗址.美国城市规划权威爱德门·倍根称:“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可能就是北京.”为了使北京的古都风貌不被破坏,1985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区建  相似文献   

8.
一部中长期规划编制实施的历史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发展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长期规划发挥了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基础、确立方向、明确要求、提供遵循的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中长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展现出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与时俱进与战略定力相联结的鲜明特点。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中长期规划工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关系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发展要观照好。  相似文献   

9.
张颐武 《民主》2006,(11):33-34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许多地方的政府和民间都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意义。最近的许多经验都让我们感到了“地方性”文化资源的特殊的意义。前些天到天水参加“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研讨会”,会上,台湾政治家饶颖奇先生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谈及北京“798”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海外旅行者来北京时必去的地方。旅行者在逛长城、吃烤鸭之后,又多了一个在北京的旅游项目。这让我这个北京人觉得有点自豪。798的长处不是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尽管北京有非常丰厚的古都文…  相似文献   

10.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活动”已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2005 年启动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得到了患者和政府的肯定“我就是觉得脸上好瘦,脸色也不好。就去镇医院查了查,B超说是胆囊息肉, 我还不信,又到县医院查,也是这个结果。这我就犯难了,琢磨着家里一年也就有个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19)
典型的不调查研究,假大空面子工程,闭门研究出来的。我的家在吉林省长岭县一个农村,这两年农村刚刚安上电话,美其名曰“电话村”。可现在很多家都把电话线掐了,因为打不起。家里每次打我电话我都按掉再拨回去,为的是给家里省几个钱。甚至有些人家  相似文献   

12.
卢英宏的《对艺术形象的非艺术批评》(载《瞭望》一九八八年第四十一期)的一系列文艺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以为卢氏在文艺讨论中,态度不够诚实。黄钢文章中的最重要的一处小说原文引证,竟被卢氏有意砍去了,却反转来又指控黄文“是一篇充满火药味的批判大毒草式的大字报”、“声讨的檄文”、“掷抛高帽进而棒打吆喝”、“在政治方面上纲上线”等等。 黄钢引证了《男人》中“马克思”对“我”的一段话:“我的孩子,请你别低估了我的智力,我还不至于傻到以为后人干的事是在继承我的事业。我的事业已经在一八八三年完成了。”但卢文既要“气愤”地与黄钢论辩,却公然将“我的事业已经在一八八三年完成了”这要害性的话删去而不引。这就很不实事求是了。《男人》借“马克思”之口(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伟大事业已在马克思寿终之年(一八八三年)即告“寿终”,这是《男人》的“点睛之笔”,全部要害之内核。黄钢文,击中了这个要害。但卢氏采取“鸵鸟政策”不说,又进而反诬黄钢“动辄上纲上线”,这是什么文风?宣布马克思主义伟大事业早已“在一八八三年完成了”即“寿终正寝”了,小说中的这种语言描写本已是纲上线上的问题,怎么成了黄钢“上纲上线”了呢?文坛白纸黑字的严肃论争,岂能如此以儿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马克思预见的那种社会主义,并一度为我们能提前进入到这一历史阶段而沾沾自喜,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以绝对平均主义代替公平而牺牲效率,结果到头来还要对自己的体制进行改革.这丝毫不是马克思的错,应该检讨的是我们自己.因为马克思明白无误地讲过:“如果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带来过多的侮辱”.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了十四大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既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肯定,是科学的决策.公平与效率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命题,在他们看来,公平与效率是难以兼顾的.如果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上承认天赋人权,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人人平等,而在经济制度上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就无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条既不损害公平又不牺牲效率的中间道路.然而,从公平与效率的原意上看,二者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公平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而效率则是一个经济问题.公平的对立面是不公正和不平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4.
谈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通常以“炎黄文化”为正称。1993年10月,我根据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遗迹和史志的考察研究,第一次提出了“炎黄蚩三祖文化”的观点。1995年9月,就这个命题又专门召开了“全国首届涿鹿炎黄蚩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从此,一个新的关系到中华民族文明源根的命题正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并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每一代人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又都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遗憾。“老三届”也不例外。 数千年的文明史都逝去了,但历史上却还从来没有象“老三届”的佼佼者们那样给人留下这么大这么多的荒谬感。对于“老三届”的辉煌也罢,风流也罢,“青春无悔”也好,暗地里悔恨也好,“老三届”人的根本在于他们的荒谬。在“老三届”身上,历史的“光环”下面,在其自身荒谬的同时还有其所依附的全民信仰空零的一面。所以我想,对“老三届”进行理  相似文献   

16.
随感二题     
一张 《瞭望》1994,(28)
住医院多时,其间护士小姐曾两次持《病人意见调查表》来,要我做这样的“选择题”——项目有二三十个,都是关于服务质量的:一、满意,二、比较满意,三、一般,四、不满意。平心而论,医护人员对住干部病房的病人,是另眼相看的;对一般大病房的普通病人、特别是一些久困床褥的病人如何,就难讲了。我的选择题做得既省力,又得人心,不是“一”,就是“二”当面交卷。凡病人都抱“多栽花,少栽刺”的哲学,身在医院,谁也得罪不起呀! 出院不久就在报纸上见到了一个全市规模的调查统计数字:病家对若干家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几。我看了于心不  相似文献   

17.
深圳要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的城市,没有文化是说不过去的,这也是城市的客观需要。现在提出来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差别很大。八十年代,深圳文化的发展带有自发性,结果使“港式文化”在深圳有一定的市场。后来意识到了,开始提倡高雅文化,这我是拥护的。但最近几年,我不再仅是讲高雅文化了,深圳要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就要针对深圳的实际,创立自己特色的文化,而不只是外来的高雅文化。我不同意深圳是文化的转运站的说法,不能只做“过客凉亭”,要有自己文化目标。高雅文化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有些是历史的、过…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3日14时10分,500千伏福州北郊变电站接到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合闸指令,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实现在空中“牵手”,宣告福建“电力孤岛”历史的结束。这是继2001年5月华北、东北两大电网实现联网运行后,全国电力大联网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的一生象什么吗?象个老是搭错车的旅客:不是时间错了,就是地点错了,或者都错了。七错八错,以致行年六十几,回顾一生,自己都说不清该算哪一号人。比如吧,知识分子臭的时候,我算知识分子;香了,我却不算了。又如,刚赶上考职称这班车,却有一张“60次车”的车票塞到手中——该退休了。 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可能有奶便是娘,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钻,所以搞得那么复杂”。误会了,朋友。正因为我缺少时下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伪商品经济意识,又死抱着“为人必须有远大理想”这个  相似文献   

20.
“我一家家找过去,告诉他们,我是社工,可以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免费的。”“不领情,就反复做工作;不愿意来,就反复登门邀请;不相信,就一直坚持做给大家看!”“村童妈妈群体好像就是我们的一个家,离不开它了一样,就有这样的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