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悲情诗歌     
诗歌在当今是个尴尬的话题,即使在文学范畴内,它也是个最可怜的孩子。小说终究是个故事,编得好可以誉满全球,比如《哈里波特》;散文可以屈就于名人膝下,成为其传记的载体;就连文学评论也有热闹可凑,要想使某个用身体写作的男人或女人“让地球人都知道”当然非它莫属。惟有诗歌,爸爸不亲,妈妈不爱,像我的童年,令人思之落泪。很不幸,我爱诗,它的断行、节奏、韵律以及回旋于其中的况味让我迷恋,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小说,写散文甚至文学评论,惟有诗歌少有发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爱,与其写出来使它遭冷落、白眼,还不如任…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学以其丰富多采的形式辉耀于文坛,尤以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显示了蓬勃的生气。而作为传统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和散文,在经历了汉魏六朝至唐宋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逐渐衰微而让位于过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说明了明代是文学体裁雅俗交替的时代。作为传统的诗文创作虽然在明代已处于衰弱的阶段,但文人结社树帜之风仍盛,他们在各种流派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开拓和发展。诗文批评的复古论调虽然充塞于文坛,但作为探讨总结前代诗文的创作规律在明代仍是有业绩的。如“格调”、“兴象”、“风神”等…  相似文献   

3.
苗族情歌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如烟海的苗族文学篇什中,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而情歌又占绝对优势。它是苗族民间采用得最多而又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情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具有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谢冕说:“事实也许是:在未有文学之前,便有爱情的讴吟。”这种讴吟爱情的语言形式就是情歌。苗族人民在古代社会里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人们有了情绪,有了爱情,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如果是直说的话,不但没有韵味,而且也达不到目的,所以选用了“诗歌”的语言方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相似文献   

4.
韩昌黎之“陈言务去”,前人已多有论述。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其语言的艺术创新;有的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其散文或诗歌的艺术创新。但笔者对此等探索仍有意犹未尽之感。通过韩愈全集的阅读,结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笔者认为“陈言务去”实乃一种革新精神贯穿于韩愈的整个文学创作及学术活动过程中。这一革新既是文学、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又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塑造英雄人物的使命。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文学要“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主张革命文学作品要描写新人形象,要有“火一般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散文特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特征新论魏饴就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四种文学体裁来说,散文可以说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它和诗一样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都可称之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散文特征的认识却很不一致,至今仍有很大的分歧。试举几种:△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写作知...  相似文献   

7.
从古典到现代——台湾作家散文观综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创造力的源头,每每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殊异性与持续性,而每一文化门类的强大背景与典范人物,常是新一代创造者“支援意识”的能源。这已是现代学术研究中公认的观点了。从对中国古典散文的借鉴、汲取和转化中,台湾散文家所获取的活力,便是这一观点的鲜明例证。从中国文学史上,散文与诗歌具有同样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传统。如果把某些哲学与历史的著作认作广义的散文,则散文的成就似乎比诗歌要显得更为悠久博大——孔孟之温文肃穆,庄列之飘逸灵动,史传之厚重笃实,唐宋八家的风骨兴寄、晚明小品的洒  相似文献   

8.
由马积高、黄钧两先生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切合教学需要的鸿钜之裁。这部一百二十多万字的新编文学史,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最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突出了点,拓宽了面,恢复了文学发展多姿多态的原貌。比如,编者在“汉代的辞赋”一章之后,写了“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唐代的辞赋和骈文”“清代的散文与骈文”诸章,具体勾画了辞赋、骈文的发展轨迹,以及它们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史中的古英语文学评介、古英语诗歌与散文研究、古英语文学译介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引起国际同行对国内学者研究的关注和重视。国内最早的古英语文学评介现于国内学者编写的文学史著作,这种评介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针对具体古英语文学作品的评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是《贝奥武甫》,对于其它古英语诗歌和散文及关注较少;相比于前两个方面,国内的古英语文学译介是最活跃的,几乎所有的古英语诗歌和主要的古英语散文都有中译本。  相似文献   

10.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一、“画出人间万种情” 戏曲文学既写离合之事,又抒悲欢之情。它不仅是传奇文学,而且是抒情文学。它是戏剧与诗歌的结合,因此有人称之为剧诗。在戏曲剧本中,离合之事与悲欢之情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关系。新婚燕尔,则喜气洋洋;抛子别妻,则肝肠寸断;风云聚会,则扬眉吐气;风流云散,则感慨系之。一种事有一种情,世事变化无穷,人情冷暖不定。戏曲作家的一管笔,其职责就是要写尽人间万事,世上七情。  相似文献   

12.
“对于盲人朋友,文学也许就像心灵的北斗,总在黑夜里闪着光。我读过一些中外盲人的散文小说,还有诗歌。比如海伦·凯勒对美的想象和描述已经感染了世界上无数人。一些盲人作家是有才华的,很多盲人文学爱好者写下了很多美丽的文字,默默地述说着生活的爱与渴望。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曾根据文句的押韵与否而将文学作品列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凡合乎韵律的,一律目之为韵文;而不讲究音韵的,则统称为散文.相形之下,散文比之诗、词、曲,具有更为自由和广阔的驰骋天地.它既可以兼容并蓄,纵横捭阖;也可以细处着手,以小见大;既可以夹叙夹议,声情并茂;也可以直抒胸臆,坦陈心事.因而人生百态,无以不谈;融铸古今,包罗万象.正如陆机《文赋)所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6日,由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漓江出版社、广西散文学会联合主办的“严风华散文创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与会的40多位领导和驻邕评论家、作家对严风华及其散文创作给予了一致好评。大家表示,20余年来,文学桂军异军突起,其中小说风生水起,诗歌热闹喧哗,散文静水深流。而本次研讨活动的举办,标志着广西散文达到了新高度。严风华现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西散文学会会长,从大学期间就开始  相似文献   

15.
北魏后期散文,是指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至北魏灭亡(534),其间四十三年的散文.此期的散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才子比肩”,“文雅大盛”的兴盛局面.皇室散文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元宏和元顺;士族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诸人.这种大盛景象的形成,与孝文帝好尚文学并奖掖文学才俊、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南北文化交流加深、经济空前繁荣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 ,历来有“诗国”之称 ,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 ,很自然地会想到 :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 ?与以往的诗歌相比将会有什么不同 ?是否会重新崛起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记者 :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 ,对旧诗、新诗都有研究 ,并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很想听听您对新世纪诗歌的看法。先请您谈谈诗歌的演变和未来的变化。孙琴安 :可以。对于新世纪诗歌的走向 ,也是我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的诗先从《诗经》的四言变…  相似文献   

17.
(一) 台湾文学在与大陆文学相对隔绝的状态下走过了自己特有的40年。40年中,除了戏剧不太景气外,小说、诗歌、散文皆有可观者。就艺术水准而言,散文的成就还在小说之上。教育水准的提高造就了广大的读者群,报刊业的兴盛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园地(据统计台湾报刊每月刊载散文多达5千余篇),孤悬海外的抑郁心境与思乡情怀,是散文奇葩怒放的第一层原因。进一步考究,我们还会发现这种现象与中国散文源远流长的传统有关,一份从先秦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电子技术对文学艺术进行阐释、传播和再创造,不仅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电视文学(包括电视散文),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电视文化的传播体裁、节目样态,是人们艺术阅读、接受期待和审美新要求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电子传媒对文学艺术的消解,使得人们在阅读电视散文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缺憾,在对这种新的文学形态进行批评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曾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散文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五十余篇,同他的诗歌一样,苍劲挺拔,独标一格,对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汤琛 《前沿》2010,(2):122-124
当前文坛甚是热闹,散文也是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它们的文字或宏阔、或喧嚣、或高蹈,无不让人沉迷。而岭南打工散文却以具有坦诚的灵魂、坚实的话语,以丰盛的创作昭示了它数十年以来持久而旺盛的创作活力,而且其中所袒露的心灵世界与真情实感比诗歌小说来得更为真切和直接。同时,岭南打工散文隶属于打工与岭南的双重特质,呈现出与传统岭南散文迥异的文学面目,对固有的岭南散文模式形成了内在冲击,并在岭南描写上,也呈现出对传统岭南散文的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