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中的“三留”人员(留守光棍、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产物和象征,过多的“三留”人员出现和聚集,不利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推动"三留守"关爱工作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可以提高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助推产业扶贫取得实绩,巩固贫困村的脱贫成果。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对象与贫困认定挂勾,关爱措施碎片化现象明显,关爱效果考核机制缺失。对此,应坚持服务大局、互利共赢和协同作战原则,从顶层设计、考核评价和队伍建设入手,使精准扶贫助推"三留守"关爱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是党的建设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相辅相成,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8月2日,民政部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暨深化"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推进"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留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是经济主体.把劳动、劳动力、劳动者视为"生产要素"、"资源",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机制",不利于明确劳动者的权利,阻碍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4)
正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20%的家庭已经成为流动家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关注"三留人口"。在坚持共享发展的框架下,如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主流的结论认为流动与留守家庭在学业成就、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方面都存在非常严重的、不可逆转的问题。但流动/留守是一个不断变  相似文献   

7.
正破解农村"留守"困局必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要求明确责任、整合资源协同各方、有序衔接、统筹谋划近年来,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仅每年全国两会大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甚至早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首次专门提及这一农村打工族背后的群体,明确提出要"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人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继"三个有利于"之后,"三个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有利于"侧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侧重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将"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尚需坚持采取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时代主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相继做出了科学判断,这三个判断对全党把握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认识"三大规律"和理解"三个代表"主要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对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从而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并在十七大正式确认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但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纠偏论",即将和谐社会理论定位为对过去一段时间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和谐现象的纠正;第二阶段属于"补缺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过去只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一种理论补全,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理论;第三阶段属于"本质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社会建设范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经过三个阶段的提升,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定位得以确立,历史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张思军  邓晓霞 《前沿》2006,3(9):28-31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哲学思维创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党的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对"三大规律"有了创新性的理解和科学的表述.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和推进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共产党人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现代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这是一项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留守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孩"的产生;"留守"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呈利弊两端分化趋势,但弊大于利,主要表现为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调查同时显示,"留守"经历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稳定,妨碍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留守孩"群体呈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应对农村"留守孩"现象的建议及对策,认为"留守孩"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生活在一个单亲或双亲剥夺的环境里,他们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其学业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心理及学绩健康发展的变化,家庭环境通过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城市,近年来,柳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在组织领导、孵化培育、标准建设"三门功课"上下功夫,构建起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保服务网络,形成了以服务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18.
骆昭平 《桂海论丛》2002,18(4):8-10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成功经验,把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色,也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理论贡献.它凝结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社会问题凸显,关注留守家庭,有效解决留守家庭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