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人格与国性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要了解欧洲文化,就不能不读《圣经》;要了解伊斯兰文化,就不能不读《古兰经》;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孟子》。经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相似文献   

2.
《湖北宣传》2009,(2):15-16
2009年,黄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按照“大宣传、大文化、大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深化改革大局、社会稳定大局为根本,以“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为主调,以建设“文化强市”为重点.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尹传芳 《人民论坛》2012,(8):118-119
经典阅读可以也应该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有所作为。加强经典阅读,可以接引文化脉络,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助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阅读经典,应该以稳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选择经典,以发展的眼光、严肃的态度阐释经典,并按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培养目标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方面分出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4.
王天玺 《创造》2009,(1):8-11
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彝文经典。  相似文献   

5.
陈柳 《今日民族》2012,(3):16-18
达巴信仰是摩梭人的本土宗教。代代相传的达巴经典中蕴藏着摩梭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达巴信仰对摩梭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摩梭学者拉木·嘎吐萨这样说:“不理解达巴经典,就不可能对摩梭文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文化语境下,大话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等的流行强烈冲击着民族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民族学生文化精神的理性建构。加强民族学生的经典阅读,促进民族学生文化认知空间建设,增强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涵养人文品格,在经典诵读中拓展新知,在传承经典中实践责任,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学生的经典阅读。  相似文献   

7.
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过去,联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云南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睦共处、善良淳朴、积极向上,这正是和谐文化的经典样本。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地区和谐文化这一优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诚品书店在读书人口有限、市场空间不大的岛域内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成功的响亮品牌,成为地域文化水准与城市文化形象的鲜艳大旗,一方面说明骨干文化机构的品质活力对于一市一地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显示经典旗舰机构对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文研究在我国素有传统,基础扎实,方法经典,成果丰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人文研究也需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一句话,就是要有深厚宽广的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9,(7):18-1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郭齐家经典在每一个伟大文化的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与引导作用,是灵感的来源,思想运动的来源,话语的来源,甚至是习俗民风的来源。文化经典在极深刻意义上参与塑成了民族的历史和生活世界。文化经典的表达方式几乎都是民族语言,他们起作用的方式既有“讲道理”,也有“熏陶”,还有“建立某种意义上的规则”以及“课本教材”等。文化经典,如古典“百科全书”,包含着宗教学、哲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道德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音乐学、  相似文献   

11.
肖立新  胡万霞  刘格 《前沿》2013,(21):186-187,193
通过对张家口古书院文化资源主要类型的介绍,分析了张家口古书院文化的特点,对书院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文化特色,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传承书院文化精神对于今天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领会传统经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面临良好机遇。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英译的历史,把传统文化经典英译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产业来经营,统筹规划,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播是文化发展演进、传承扩散的途径和手段.文化经典的传播主要指文化的要素、内涵和精神的流传、播散.在实践过程中,不但整体形态的文化必含传播,就是单项的文化要素也必有传播这一运动形式.而任何传播行为必运载着相应的文化则更是显然的事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宗教、道德、教育、艺术等元典.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有利于发扬、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振兴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其表现形式是阅读、欣赏红色经典,内容则是重温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然而,最终它折射的是当代青年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对建设一种以坚守正义、充满真情、回归英雄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新文化的期盼。  相似文献   

15.
秦璟 《今日上海》2010,(8):58-60
到浙江江山市旅游,上海旅行社副总经理顾兴明说:“江山的清漾村不仅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上乘,更有千年文化积淀,也是经典的人文景观。尤其村中的毛氏家族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其‘清漾祖宅’不可不看。”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经典受冷遇原因颇多,从中折射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作用的弱化,但党的思想文化建设迫切需要经典诵读。通过大力强化经典诵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党的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和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9,(1):33-33
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摄取文化知识。①余力:在品行修养之余,还有能力。②学文:学习古代文化典籍,包括圣贤经典和其他有益知识。三国时候的董遇,为人朴实憨厚,从小勤奋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地区兵荒马乱。董遇和他的哥哥无法生活,只得离乡背井,投奔朋友。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高品质地进行《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品质,必须充分体现实践进阶:一是追求学科本色,讲出文化味道;二是深究文化灵魂,陶冶哲学智慧;三是读好原著经典,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江金骐 《小康》2014,(10):25-25
国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家重视。企业家的重视,无疑加快了现代企业文化引入国学经典的新一轮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猛。从电影大片.流行音乐.明星名人到经典传统文化.恶搞似乎已无禁区。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成为引导流行文化的新鲜力量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非议甚至是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