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在全寝室小聚的酒席上宣布我要在三个月之内把系花搞定时,所有人一瞬间静了下来,然后沉默片刻,然后放肆地爆笑。那年我大四,我们全寝室都是自费生,该算为失败的男人。系花及她的朋友们不一样,她们勤奋学习,爱好广泛,并且不少都被保送读研。在她们看来,我们只是一群不知羞耻地糟蹋父母血汗钱的捣蛋分子。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和系花一起去借书,可是我们借的书似乎换了个个儿,我借《时间简史》,她借《倚天屠龙记》,她看我的眼神像在看一条毫不相干的狗,轻描淡写地说:“你也借这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9,(3):48-49
问:张先生与邹女士于去年5月离婚,5岁的女儿归邹女士抚养,张先生每月给付抚养费400元。今年春节期间,邹女士带着女儿来到张先生父母家拜年,张先生的父母及姐姐、弟弟均给了孩子压岁钱,算下来有800余元。随后,张先生与邹女士商量,因为这笔钱是自己家人给的,能否冲抵两个月的抚养费。谁知邹女士当即拒绝,表示这笔钱与张先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出行记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连自行车都买不起,出门办事,走亲访友都得靠“11”号——两条腿走路,全村几百户人家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两三家。谁家要是新买来一辆自行车,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定能吸引无数人驻足。  相似文献   

4.
杨柳 《农村青年》2007,(5):29-31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差不多半年,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或许是童心妒忌,有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不知怎么就狠毒地叫道:“最好你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  相似文献   

6.
朱婴 《农村青年》2006,(8):15-18
李琳走了,18岁的生命,像一朵鲜花凋谢在医院的病床上。 虽然时间过去了一年,但每当想起女儿,妈妈就会泪如泉涌,痛不欲生。 面对“篡改病历”的指控,医院作出两个“处分决定”。 李琳死亡,医院是否存在过程?  相似文献   

7.
沙漠之花我家在索马里沙漠一个牧民部落,像绝大多数索马里人一样,我们过着田园生活,养牛、牧羊。我的家就是一个类似帐篷的圆顶草棚屋,用木棍搭成的架子作支撑,一旦我们迁往另一处,我们就将棚屋一收,将它们一齐捆在骆驼背上。当我们找到一处有水有树叶的地方,我们就用那些材料重搭一个棚屋。母亲深情地唤我“小嘴巴“。但她却给我取名为沃莉丝,索马里语意思是“沙漠之花“。在我的国家有时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很少有植物能存活,但最终当大雨倾盆而下时,灿烂的桔黄色的沙漠之花便盛开在沙漠里,这是大自然的奇迹。滴血割礼在我生长的游牧文化中,一个未婚妇女在这个社会是没有位置的,母亲们都感到确保她们的女儿找到  相似文献   

8.
在上轿出阁之前,未揭盖头之时,女孩儿一个个净是浪漫主义的化身,与她们相比,李白、苏轼也得逊色三分。她们既想花前被吻,又想月下被追,既想小桥流水边舞姿翩跹,又想鸟语花香时情歌互答。她们像傲慢的公主,伫立在爱情大厦的顶端,俯视群“雄”。她们选择配偶,不要说百里挑一是贬低了她们,就是说千里挑一也  相似文献   

9.
郑红 《工友》2014,(3):30-31
正丁卉和刘丽娟都是平凡普通的女子,都曾在打工和创业中犹豫过,最终她们选择了创业。生活道路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创业的路更是如此,既然选择了,就勇敢地坚持,她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追寻着美丽的梦想。丁卉:创意之梦绽放在婚典上丁卉,一名85后女孩,现经营着一家婚礼庆典店,在不到三年时间,共举办婚典150多场,资产从创业初的2万元增长到30多万元。2007年她从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后,没按父  相似文献   

10.
金凤 《农村青年》2013,(4):36-39
她们平均年龄44岁,全是农村妇女,之前无一例外在。家荷锄种田;她们是中国唯一一支由农村妈妈组成的拉拉队,在全国排球联赛上,她们出尽风头,连女排都拉不到冠名,只能让球衣无奈“裸奔”,她们却被众多商家抢着冠名;她们上过“中国达人秀”、“舞动好声音”、“最炫民族风”、“歌声传奇”,一度惊呆周立波,引得央视眼馋不已……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中尉警官,正神情专注地吹着笛子,在他身边端坐的少女完全沉浸在那优美的笛声中。那笛声时而像低吟的海水,时而像远方的星辰,细如絮,轻如烟,飘飘忽忽在屋子里荡漾开来……他叫曹华斌,是北京总队某部的一名警官,已身患尿毒症五年,完全靠透析维持生命。少女来自湖北,名叫肖天英,是曹华斌的未婚妻。肖天英已在京陪伴未婚夫度过了整整两年多时间,是她用挚爱把死神一次次从曹华斌身边赶走。1976年的一天,肖天英出生在湖北枣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天真可爱的小天英是五个姐姐的掌上明珠,姐姐们都喜欢这个聪明乖巧的小妹妹。后来,…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介绍     
我刚上大学那阵儿,像许多没见过世面的新生一样,非常热衷参加各种各样的团体。我参加过英语学会、校报记者团、教育论坛、健身武术练习班,甚至连戏曲研究会我都报了名。在每个团体的迎新大会上,我们这些新成员需要做自我介绍,而自我介绍就成了崭露头角、一夜成名的捷径。一个能够让人回味的小机灵就可能使你这个青涩的瓜蛋子一下子吸引来无数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知名度。因此大家都绞尽脑汁,要把这短短的几句话润色得既简单又有意境。  相似文献   

13.
成熟男人的情感底片上,没有谁会完全不曾留下过关于女人的影痕。《诗经》的开篇就把一位裙裾飘扬的婀娜佳人根植在中国男人的千年幻梦之中,“不胜凉风的娇羞”和“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曾经一度又一度地,踱入了多少人温暖的记忆。镀金时代一去不再复返,我们面对的是时髦得千年一现的现代女人。现代女人很坚挺,她们从灵魂深处感到不再需要柔弱摇曳的风姿,如烟似纱的白雾和清澈透亮的河水。她们穿短得不能再短的牛仔裤,让经历了健美中心煎炸烹煮折腾的颀长的腿,在阳光下尽情地卖弄一个新新人类的华彩。她们戴小得不能再小的肚兜…  相似文献   

14.
“欣赏她们的歌舞,老人会想到聪明伶俐的孙女;父母会认同初长成人的女儿;哥姐会想到乖巧漂亮的妹妹……面对这个别有意味的时空声画的组合现实和梦没有界线。她们丰富了人们的情惑审美范畴。”这是艺术批评家哑狼先生对凯玥凯璐的赞誉。不容置疑,凯玥凯璐构成了当前流行音乐的视听焦点。  相似文献   

15.
当风华正茂的室友被查出白血病,湖北中医药大学622宿舍的三个女生击掌盟誓:我们都不谈恋爱,全力挽救姐妹的生命!为了给冢境贫寒的同学筹钱治病,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她们甘当“破烂王”一年多,并通过打零工和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尽可能留给身患重病的女孩。三姐妹的义举感动了社会,网友们称之为“拾荒天使”、“最美90后”。她们能把舍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吗?四个女孩之间又有着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惊鸿 《农村青年》2013,(1):20-22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特殊之处就在于以姐弟相称的三个人当年都曾被父母遗弃。三人中的姐姐,8年前收养了出生两天就被遗弃的弟弟,一个人打工艰辛地抚养着弟弟,就连读大学也带着弗弟。姐姐去电视台领奖时,又邂逅了相同身世而又无比坚强的妹妹,妹妹考上大学后,这三个身世相同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面对艰辛的生活,这个特殊的一家人相拥取暖,相亲相爱。他们始终坚信,无论人生多么艰难,只要有爱,就能超越过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青春女孩的苦恼焦玲今年23岁,1996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某事业单位任会计。焦玲是父母的独生女儿。1998年5月,焦玲同一个搞电器销售的男孩杨斌相恋了,焦玲的恋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理由是杨斌没有一个正式工作。父母曾经为女儿介绍了几个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男孩,没料焦玲不为所动,见了面后她都谢绝了。只有这个叫做杨斌的男孩深深地走进了焦玲的心灵。焦玲爱杨斌的男人气质,她感到杨斌坦  相似文献   

18.
姜明 《工友》2013,(3):42-42
“这里的校舍很漂亮,老师很好,上学特别快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王锐,3年前随父母从山东来到天津,转学到天津滨海新区一所公办小学就读。在天津,像王锐这样的外来工子女有14.77万人,他们在工会、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和当地户籍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燕子 《时代风采》2012,(10):14-16
高墙内,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犯下了法律不能宽恕的过错,她们敏感、脆弱、自责,她们担心家人不能原谅、担心社会不能容纳,她们就是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高墙内还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坚强、温柔,她们像老师、像母亲、像姐妹,她们常说:"穿上这身警服就感到肩膀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们对家人怀着愧疚、对孩子充满自责,但她们要做的就是带给服刑人员希望与重生。她们的名字,叫做女警。近日,我们就来到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走近在那里工作的监狱女警,感受她们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20.
蕊红 《农村青年》2013,(2):19-20
1992年,为了生计,颜展红从江苏省江都市周西乡的农村老家到江都市区打工,在一家银行找了一份水电工的工作。然而工作落实后,高昂的借读费让女儿的上学问题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1200元的借读费,对于颜展红来说,是一笔“巨款”,颜展红想了许多办法都难以凑齐。眼见女儿就要失学,他每晚愁得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