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一个基础。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理论所具备的特点、实施的条件和采取的具体实现形式等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有了新的变化。本文拟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分析,得出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我们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认识,推动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创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按劳分配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 ,经历了从平均分配、按需分配向按劳分配的转变 ,从强调按劳分配向限制按劳分配的转变 ,从肯定按劳分配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转变 ,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从分配标准、分配办法、分配功能和分配原则上的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分配方式、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分配原则等四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5.
耿素德 《理论前沿》2002,(19):32-33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都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经过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突破是对按劳分配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优点是防止社会二极分化,其不足之处是难以操作。第二次突破是摆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同社会主义本质的联系,这是我党分配理论上的成熟。第三次重大突破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经济学界对按劳分配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按劳分配原则成为争论的中心,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即马克思最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是建立在产品经济条件之上呢,还是直接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其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应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原则,对原先的分配制度必须进行哪些改革。围绕上述问题,经济学界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最近又专门召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革故鼎新,获得了历史性突破:把按劳分配从“资产阶级法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确认它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通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政策;以“主体补充论”取代“唯一论”,承认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提出多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论”;提出社会主义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结合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生产要素的多元所有和要素所有者对自己利益的高度关心与不懈追求。据此,我国理论界对分配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现综述如下: (一)按劳动效益分配。有的论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究竟什么是按劳分配?几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按劳分配就是以劳  相似文献   

10.
近年内,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派,一派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另一派则认为按劳分配原则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者也承认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但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是相容的,只不过是按劳分配发生了转型。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又有多种提法,如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值”与按“劳”综合的分配、按能分配及按经营成果分配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为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必须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认识到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是按劳分配为全体,也不是劳动收入为主体。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受到了公有资产比重不断下降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影响。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不动摇,确认按劳动力贡献分配的性质是按劳分配,赋予并确保劳动者享有企业剩余分配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创新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 ,从而把其当作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 ,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原则是关系到坚持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必须从理论上给以正确的回答。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贯彻和实施按劳分配原则,并顺利实现实践上的操作,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不但有利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在继承的基础上 ,促进理论的创新。同时 ,要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现形式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体制 ,增强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 ,稳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程昆 《工会论坛》2006,12(3):115-116
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按劳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与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新的问题。要想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两种理论形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将导致按资分配。就此而言,邓小平通过选择市场体制强化了按劳分配机制,江泽民则通过对执政党性质新的表述,肯定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双方共同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既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法律定位 ,是我国分配理论的创新 ,但这一理论仍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用“劳动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法更加规范科学。  相似文献   

20.
纵观古今中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分配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当时特定的生产方式相一致并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分配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要素分配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必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论。长期以来.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唯一的分配原则。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只是劳动层面的按劳分配已远远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建立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