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是距离共和国伟人最近的人,他们眼中的伟人不仅是共和国的元勋、近代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也是和蔼的导师,亲切的家长。青年作家余玮和吴志菲对这些曾经生活在中南海的人物进行采访,引起他们对伟人生活点点滴滴的追思。  相似文献   

2.
陈晨 《理论学刊》2005,(12):115-117
左联后期作家以其创作实绩突破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保留了启蒙文学的人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尽管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介入限制了左翼作家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于我们今天理解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到:“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儿,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不仅是这位作家,许多作家都替我们的穷人在美好地抒情,在有些作家心里,穷人的心情永远是不锈的阳光,“三天一小节,七天一大节”,谁穷谁快乐。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他们底层的物欲感在现代的日子里不难满足。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长期视商人为贬抑对象的作家在创作上出现了转向,他们开始全新转向反映经济活动、塑造商人形象的商界小说创作,作家的创作心理也随之开始从文人身份向商人身份靠拢.  相似文献   

5.
崔乐 《党建文汇》2011,(6):44-44
“大陆某些作家总是动辄‘国家大事’,仿佛需要时时刻刻都紧皱眉头、唉声叹息才能显示作家的身份,才会有《千年一叹》这样的书,自然和港台作家的‘城市风格’迥异。”香港“名嘴”梁文道、马家辉偕同近年风头正;劲的南京籍香港作家葛亮来宁推介香港书展时表示.港台作家风格轻松‘‘城市化”,与大陆作家风格不同,其中特别举了大陆作家余秋雨的著作《千年一叹》为对比。  相似文献   

6.
思嘉辑 《党建文汇》2013,(11):60-60
今年布克国际文学奖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获奖者为美国小说家莉迪亚·载维斯,她几乎只写超短小说。何为“超短”?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知名作家的超短佳作: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裙子     
一辆客车停在小镇上,车上坐着一位作家。作家不经意中看见了路边一间店铺门额上写的几个大字:“阳光不锈”i作家心里一阵惊喜:“阳光不锈!”这店名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客车停了好一阵子,充满作家心头的阳光也明媚灿烂了好一阵子。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开动了,他们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作家的脸上瞬间阴沉了下来:要是我没有看到“阳光不锈”的后面是什么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8.
《生命册》堪称是一部描写中原乡土生活的鸿篇巨制。河南作家李佩甫从《羊的门》、《城的灯》到《生命册》,一路走来,从不肯停下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思考、探究和掘进,从不肯放弃乡土这个抒写主题。作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平原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作家习惯的说法,他是把土壤作为至尊至善的母体,把人称之为土壤中生长着的植物,把世间万象看作是植物生长的各种“变量”。于是,就有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就有了平原上芸芸众生的生命,他们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演绎着各自命运的变奏曲和诗意的人生走向。 苦难是人生的底色。对人生苦难的敏感与同情,是佩甫写作的情感基座。《生命册》包含着作家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的记忆,包含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参悟。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叙事方式,直面中原乡土的博大与厚重,在对乡土炽热的爱恋中,非常沉静地、理性地思考着、研究着乡土中变化着的人性。特别是作品中抒写的人性中的善,是蕴含在复杂情愫中的,是带有血泪、悲情、伤感的善,给人一种心灵的沉重。作家期待着人们能让心灵沉静下来,从人性的深处作出批判与反思,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人类精神的纵深处默默前行。正像作家期待的: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相似文献   

9.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10.
肖秀芝 《党课》2012,(4):83-85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而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  相似文献   

11.
华夏在线     
《党的建设》2012,(9):43-43
8月6日,曾创作出《荒原与人》、《小井胡同》等作品的著名剧作家李龙云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他是老舍之后第二个写北京市民生活的剧作家。8月16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在美国宣布,将首届东方文豪奖颁给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同时将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颁给中国著名老作家马识途、王火,借以表彰他们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帅震 《理论学刊》2006,(4):106-107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台湾文坛,许多军中作家感受到“反共文学”的虚无,他们将目光投向大陆原乡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奇,从乡土社会的风俗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寻找精神资源,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带有寓言色彩的原乡神话,借以容纳他们的乡愁意识,并最终成为这一派小说家精神返乡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底气来自GDP     
1985年,我们单位一个老作家去德国访问,西德当地的作家宴请中国作家,西餐先上一碗汤。他端起碗连抽带吸,呼噜噜一大口,——呼噜噜,安静的席间分外响亮。他也没有觉得什么,在家里就这样。一看周围,顿时觉得不对劲,怎么一圈德国人都停下碗勺,抬起头定定地看着他。没有人说什么,但是人家看自己的脸色分明不对。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3,(1):35-35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我国作家莫言获得,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获奖,是“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给国家和民族注入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回顾历史,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15.
郎伟 《共产党人》2005,(11):48-49
宁夏文学曾经有过喧闹异常的时刻。早几年,由于新老作家们的倾情奉献,宁夏文坛仿佛一台红火热门的晚会。不仅“表演者”常常是抖擞了精神,亮出了看家的本事,就连“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许多;他们是非张贤亮和石舒清辈不买账的。显然,宁夏文学在每每满足了众人的心理期待之后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1,(24):26-27
自创办以来,每年的“作家富豪榜”都会备受争议,但每年依然照发不误。近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新鲜出炉,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前三甲。虽然这个结果并不出入意料,但争议依然。  相似文献   

17.
邹洁 《世纪桥》2008,(1):82-82,84
日本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日本文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战后,日本女性作家人才辈出,创作活动空前繁盛,不仅成为日本文坛一大奇观,更被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现象受世人瞩目。因此,研究日本战后女性作家对研究日本文坛动态,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作家刘征一次与老友畅谈,老友慨叹说:“你这七十多岁的老作家,出门还要搭公交车。弹铗而歌,哪里找孟尝?给你讲一件事,某县太爷,是三十多岁的新贵,进京城办事,不坐火车,也不坐飞机,嫌不够气派,却坐自己专用的高级轿车。车上坐三个人:县太爷本人、司机、一位秘书(女)。还有许多土特产和烟酒之类……”  相似文献   

19.
叶茂 《廉政瞭望》2012,(11):18-20
贪官们在过了大堂之后,除了无罪释放和监外执行的,大多的归宿还是在大牢里。虽不一定得把牢底坐穿,但总要待上好些年份,白白辜负好年华,致使人生空对月。即便如此,他们在里面,也有少部分人不消停。不久前,网上还曝光华东某监狱修得豪华如“白宫”,欧式大楼、高档酒吧、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和人工河等,设备奢华程度超过许多高档社区,被称为“散发着豪华自由的香味”。在网络时代,人们喜欢把个案放大。其实让民众心情复杂的并非监狱的这些硬件设施,而是一些落马贪官们在里面是否照样过着“逍遥生活”。正如法国作家斯汤达曾在小说《红与黑》里慨叹的那样:“监狱最大的不幸,在于不能把自己的牢门关严。”  相似文献   

20.
金晶 《世纪桥》2011,(1):16-16
本文主要从分析诗词衰亡的原因入手,以说明“作家的自我介入”对宋词发展所造成的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