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进入19世纪之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的逐步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经济发展需求.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开始成为它们的主要入侵目标。(一)英国当时是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在列强侵华活动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政府就有迅速侵入中国市场的强烈欲望.曾先后派遣马奥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来华,要求中国增开通商口岸、减少进口税收、允许英国公使驻京、…  相似文献   

2.
地方民族主义与政党的结合构成了非洲独特的政党制度,非洲政党地方民族主义化程度甚深。近代非洲许多国家在独立后纷纷选择了政党政治,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非洲政治传统中地方民族主义因素却不因实行政党政治而改观,依然在非洲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非洲政党与地方民族主义融为一体,演绎着非洲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3.
1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军中流传这样一首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哇,齐欢唱。这首著名的《北伐军歌》,曾激励过北伐将士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凑合增军阀闻Z而丧胆。细会,半个当世纪已经过去了,但它激昂、豪迈的旋律,依然回响于悠悠的历自长河。这自战歌的创作者就是既是蒋介石的厚意门生,又是其叛道者的门③。门缴,原昌先炉,*爱陶,字号一,1897$农历正同初五生于湖南莱阳是(…  相似文献   

4.
陆睿 《当代党员》2012,(3):24-26
1890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威逼下,重庆在屈辱中开始了第一轮开放。  相似文献   

5.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作为非洲人民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力推动者和坚定支持者,为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主张及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均被无理拒绝,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而北京政府却屈服于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8.
曾经无人问津的非洲 2000年,时任保定市外贸局局长的刘建军,通过各种途径在河北保定市发了一份特殊的招聘简报,号召保定市农民到非洲去创业。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3个月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报名。没人相信非洲是个发财致富的好地方,在人们的印象中非洲就是瘟疫、战乱、种族屠杀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明月,何高娃一、提出尊重少数民族自主权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我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封建军阀割据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封建军阀之下有名无实的统一政府,以此作为他们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工具。割据各方的封建军阀在帝国...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10):14-15
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2010非洲发展指标》报告称,“隐性腐败”正悄无声息地破坏非洲国家,并对贫困居民的生活和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受这种现象的影响,截至2005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每日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人口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已经达到5.55亿。  相似文献   

11.
非洲的B面     
顾育豹 《党课》2010,(22):112-113
说起非洲,我们的优越感就会油然而生。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非洲就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而非洲大陆,也的确是全球穷国集中的地方,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23个在非洲。人们总是给非洲打上贫穷、饥饿的标签,许多非洲国家的城郊贫民赢和乡村的简陋土房让人们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周勇  蔡斐 《红岩春秋》2012,(Z1):40-43
庾死狱中刘三义葬马前卒虽然最终的判决结果只是对邹容处以"监禁二年,罚作苦工"。不过,这一悬殊判决的背后,并不是西方列强对邹容等人的特别保护。苏报案中,租界当局之所以坚持轻判,是因为租界当局、列强驻沪领事、列强驻京公使与清政府各级官吏,以及列强之间矛盾重重,租界当局出于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对租界自治制度的维护,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非洲     
云杉 《新湘评论》2012,(12):55-58
2011年11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非洲     
云杉 《学习导报》2012,(12):55-58
2011年11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党课》2014,(4):47-47
非洲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实现发展的权利,也有实现发展的潜力。没有非洲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国际社会应该尽可能帮助非洲的发展。中国是对非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也是合作成效最显著的国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多党制风潮席卷非洲,但是效果并不好,泡沫民主酿成了灾难性后果。由此引发我们对政党制度的思索:民主的实质是什么?多党制风潮席卷非洲80年代末期,非洲有29个国家实行一党制,占非洲国家的58%;有10个国家实行多党制,占非洲国家的20%;其余为实行军人独裁而无政党的国家。自1989年起,受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多党制开始登陆非洲,仅仅数年间,绝大多数国家通过修宪立宪、全民公决、总统和议会的直接选举等程序,从一党制或禁党制过渡到多党制。非洲大陆的这场多党制风潮主要采取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5):85-87
被誉为“非洲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南非,是当代非洲最引人注目的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占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自从1994年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成立了“新南非”以来,以非国大为首的“三方同盟”(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和南非全国市民组织)执政下的南非实现了各种族的大联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持了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17):60-60
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原先处于边缘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被纳入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在几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中,贵州都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同盟正式形成。作为革命的同盟者,方志敏和蒋介石都有着对军阀统治祸乱横行的忧愤和对可爱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痛恨.他们都热切地渴望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来涤荡一切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因由,从而使一个统一、独立和富强的瓶中国诞生。“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