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高速增长与严重通货膨胀的治理蒋宏宾今年以来,坚决治理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大任务,为此也采取了投资需求紧缩、价格改革大体停步等措施。但由于历史的积淀,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一时难以消除,特别是由于1994年价格改革、货币投放等的滞后影响,形...  相似文献   

2.
理论信息     
陆百甫:20年宏观治理的两点教训发展中国家千万不能把通货膨胀政策化,在发生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时也要把握一个“度”,放任通货膨胀将意味着自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是在短缺经济状况下进行的,因此,在高速增长中往往对经济协调发展注意不够,稳定政策贯彻不力,而伴随产生了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政策操作失误,不能视为一种“发展动力”。对经济过热的治理,不能浅尝辄止,必须调控到位。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着“发展心切”问题,因而对经济过热问题看得比较淡  相似文献   

3.
<正>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发展,中央政府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适度从紧的金融紧缩政策,中央政府这些紧缩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流动性过剩的发展,因此,目前我市的经济是在这两种因素的对弈中发展的。对于这种对弈的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1986、1994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两次通货膨胀无一不是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引起的,并且无一不是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入手,在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紧缩财政和货币,进行全面治理而使之得以缓解和消除的。过去的经验证明,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关键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不过,现在看起来,只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于治理通货膨胀的作用,只有这一个方面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须知治理通货膨胀固然需要依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治理通货紧缩同样需要…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和定量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大致做出如下描述:从长期来看,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性,且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要比控制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得小。因此,短期内治理通货膨胀所付出的经济增长代价相对较小。而民生问题是平衡两者关系的支点。在通胀管理中应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加强价格分类管理,以及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国在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环境恶化,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在去年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今明两年的建设和改革的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经济环境恶化是指物价上涨幅度过大,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上一年上升18.5%,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治理经济环境就是要消除物价上涨过快过猛和通货膨胀现象,使经济建设和改革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环境。经济秩序混乱主要是指流通秩序混乱突出表现为全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以期达到消除经济过热遏制通货膨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缓解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达此目标,紧缩金融、抽紧银根是必要的。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为了克服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中央决定采取“三紧一控”政策是必要的,如何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搞活经济,我认为,把握以下几点是重要的。一、今年紧缩通货是在前几年货币超发基础上的紧缩。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货币,今年货币供给量是可以支撑经济适度增长的,不能认为紧缩通货必然导致“滑坡”,只有力促经济增长来吸收沉淀的货币,才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由过多转化为正常,从而趋使社会总供求大致平衡,物价基本稳定。如果做不到这点,生产“滑坡”,供给减少,市场沉淀的货币不能被吸收,那  相似文献   

9.
1984年底以后,改革受到了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的威胁。1988年下半年实施紧缩政策以来,改革又为市场疲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及经济效益下滑所困扰。所有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改革的策略选择等进行深刻地思考,以求找到一条更为妥当的改革途径。本文仅对如何进一步改革国家所有制关系问题提出一个基本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根治之我见周天勇一谈起中国的通货膨胀,学术界各说起因于投资和贷款规模膨胀、农产品价格上涨、工资奖金增长过快、消费基金膨胀、价格改革等等因素。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持需求膨胀观点的学者要多一些。从政府的政策上看,治理通货膨胀,侧重...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对策”理论座谈会述要商光敏当前,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抑制通货膨胀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为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的良策,湖北...  相似文献   

12.
时事学习     
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为此,必须坚决克服经济过热现象,把目前过高的工业发展速度降下来,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必须坚决压缩基本建设的过大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中铺张浪费信贷结构和消费结构;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它们真正建立起在国家宏观控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量、经济增长过热,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2003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过热态势,中央政府决定在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银根的基础上,施行土地供给控制即紧缩地根,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进一步强化土地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着手第二轮土地调控。将土地政策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制定有效的土地政策,充分运用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安全、良性、有效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背景、土地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理论基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主要职能,探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货膨胀的体制性特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朱德林,刘杰文中国的通货膨胀,自1985年始已历时十年,程度日趋严重,今天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十年间为治理通胀从理论到政策,经济学界和经济决策层出谋划策作出了极...  相似文献   

15.
郭纪 《时事报告》2013,(7):17-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经济普遍深陷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银行惜贷、企业裁员、经济萎缩;经济疲弱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下降,不得不实行紧缩政策;财政紧缩又反过来造成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增加、市场需求下降等。面对困境,怎么办?如果不改,经济要崩溃。  相似文献   

16.
从哈罗德──多马模型看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问题陈用龙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波动现象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使我国经济的效益、质量与速度同步上升,是我国经济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维持正常的运行态势,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长期发展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增长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政策在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也伴生了很多问题。目前中国一方面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处在一种两难的状态之中。正确的政策应对应该是"长短兼顾"、"标本兼治"。从短期层面来说,应该采取总体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仍要充分灵活。从长期层面来说,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能否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是能否切实推进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改革,首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即明确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社会体制。在大系统的顶层设计做出以后,各个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设计。就经济体制方面而言,特别要关注国有经济、财政体制、金融市场、小企业等的发展问题。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基于法治的市场经济,而所有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发展高铁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但债务危机使部分国家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近期难以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除非有融资制度创新使融资成本显著降低;短期内新型经济体继续引领世界增长,并在高铁建设领域有一定潜在需求;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紧缩货币政策预期下,高铁建设成本增加,因此高铁应抓住时机尽快建设成网,并适时实现"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运行有着巨大的惯性,以及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基数比较低的原因,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比较高。但随着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下半年经济运行将趋向平稳,投资行为也可能更加理性化。对于中央此次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绝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控制和紧缩的政策。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局面,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应当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况且,这次宏观调控的办法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有关法律为依据的,只是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综合来看,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不仅仅是宏观紧缩政策下,短期的周期性回落,而且还是反映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实际上也是转型发展取得一定进展的正常的综合反映。我们对未来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是,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浙江经济增速渐慢将是大概率,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阶段进入转换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