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5,(9):F0002-F0002
2005年,定远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完成收入预算任务、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为莺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了工作全面开展,圆满完成了上半年预算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1-6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975.5万元,占预算60.1%,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2%。全县财政状况运行平稳。今年以来,该局将发挥财政职能、落实惠农政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工作职能由过去的“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免征农业税政策,通过暂停征收、退还、豁免农业税等办法保证政策的…  相似文献   

2.
黄杰华 《求实》2014,(4):93-96
惠农政策作为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政策,目前呈现出面向增多、力度增大的体系化特征。惠农政策在富裕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惠农政策在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也引发了农民的不公正感以及农民心理和行为的变异,并进而产生了对国家和政府的抱怨。因此,在当前惠农政策范围增大、类型增多、力度增强的大背景下,应特别注重惠农政策的公平设计和公正执行问题,避免惠农政策变成"激怨"政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村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中国政府的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中的大部分都在21世纪初集中出台或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减贫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这些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在目标群体瞄准、政策目标定位、政策衔接、财政支持结构等方面也积累了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3,(5)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文化惠农政策调整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化惠农政策缺乏刚性,二是文化惠农政策内容缺失,三是文化惠农政策出台滞后,四是文化惠农政策不够协调的问题。究其原因,文化惠农政策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惠农政策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制度设计和决策机制尚不完善等。为此,我们要科学制定文化惠农政策,加强宏观层面的总体政策安排,建立较为刚性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的特殊文化政策,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职能应体现财政职能一般、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职能特殊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的统一。在我国,财政除了具有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以外,还应把经济稳定职能创新为稳定发展职能。必须合理确定我国财政职能的范围、结构和实现方式,有效地运用使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多种政策手段,同时要协调好财政的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6.
加大财政投资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在西部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西部的财政投资政策应遵循市场导向、对内对外同时开放、可持续发展、"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并重、政策性与有偿性相结合等原则.要提高中央财政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对西部地区企业实行适度的投资补贴,加大国家财政贴息和信贷支持的力度,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投资的诱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7.
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未来中长期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如下方面: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要与农村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8.
张贵然 《实践》2007,(6):34-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审计机关应该主动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对群众关心的各项农用资金加强审计,使党和政府投入的各项惠农资金切实用在新农村建设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在审计工作中,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财政决算审计,促进公共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将上升、利率波动性将加大,这必将对我国财政稳定产生巨大的压力。文章基于财政跨期预算恒等式,系统地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是如何通过利率水平渠道和波动率渠道来影响财政稳定的,指出,未来我国公共财政将面临"四大隐患",并进一步提出整饬公共财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党史文苑》2006,1(12):36-37
抗战时期毛泽东财政思想的基本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总方针,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并由此形成有关生财、聚财和用财等一系列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财政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搞好我国当前的财政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构筑县级财政安全防线的重要屏障,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典型案例,以财政省直管县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平衡度的政策效应。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PSM+DID)的方式,识别出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比的因果处置效应,并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压力机制三个角度验证了因果处置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提升试点县6个百分比的财政收支比,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这一结论在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更换样本以及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为认识地方财政安全提供了解释路径,为持续推进和深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份以来,笔者对沙洋县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走访了财政、民政、信用联社等部门,抽查了140户农户,发现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这意味着结束了中国农民2600多年来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国上下近9亿农民欢欣鼓舞,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扭转了近年来粮食耕种面积下滑的趋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一系列惠农政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是中央战略发生转变,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解决,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以农业税为主体收入的县乡财政在财力日益萎缩,而事务不断增加的矛盾下,如何摆脱困境,继续为农民提供服务?许多县乡正品味着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喜忧交加。喜的是农民负担已经大幅度减轻,忧的是…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整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资源吸纳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均衡,其实质和核心是在汲取资源的基础上提供"社会的秩序化"和提高"人们的认同感"。取予之间的治道变革与国家整合模式的演进逻辑,是国家财源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导到以工业为支撑的必然结果。作为国家对农村社会的一种整合机制,惠农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农村基层治理资源,夯实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改变了农村基层组织关系及其权力结构,乡镇政府职能由"管治"向"服务"转变。在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民、村干部、乡镇干部等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直接关系到惠农政策的绩效及国家整合目标的实现。因此,就必须走多元合作之路,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乡镇政府在惠农政策实施中的枢纽作用,夯实村委会在落实惠农政策中的桥梁作用,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惠农政策实施中的补充作用等方式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话发展",让部门领导了解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基层一线的落实情况;让村干部更加直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  相似文献   

16.
张克海 《学习月刊》2010,(20):109-109
今年3月份以来,笔者对沙洋县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走访了财政、民政、信用联社等部门.抽查了140户农户.发现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项工作存在的利弊做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民生投入保障,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民生含量",有力支持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见效.2022年,省财政厅将紧盯增进民生福祉目标任务,"压一般"、保民生,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乡村党员干部,我认为"两学一做"除了在学上下功夫,还要将落脚点放在做上。做政策宣讲传播人。把好精准扶贫、惠农助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关",基层党员干部自身要"吃透"政策,向群众"讲透"政策,用群众能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宣讲传播,真正让利民惠农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较为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尚弱,分税制的位移效应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愈来愈依靠土地财政,借助扩张性或违法性土地征收方式,以解决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低进高出"的炒作土地方式是地方政府权力寻租产生的温床。通过土地批租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增加税收、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融资债务,是土地财政的三大主要途径。土地财政造成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易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调,加大政府融资风险,侵蚀农民权益,危及社会稳定。缓解土地财政之弊端,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分配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者身份,合理矫正地方政府短期土地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结构性改革;实施财政支农投资计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优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管理。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重点适势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多样,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显著特征。这启示我们,有序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强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明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结构;创新、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和资金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