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关注民生、贴近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历史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涵盖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8月28日至31  相似文献   

3.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就业、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  相似文献   

5.
刘超 《江西政报》2007,(12):48-4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6.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自2007年换届以来,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事关老百姓"急难愁"的问题,以推进旧里综合整治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强连续监督,多渠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7.
民生至上     
<正>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关切。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讲话中指出:各地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部领导把民生保障提升到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高度,表明在民政工作进入发展创新的关键时期,着重加强民生民政的研究,不断深化民生民政意识,对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就民政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而言,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层"的任  相似文献   

8.
倪士俊 《群众》2008,(2):39-40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要求,折射的是一种对群众的情怀,体现的是一种对百姓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江都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导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富民、成果惠民、保障安民、服务便民,顺应了民意,凝聚了民心,团结了民众,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了厚实的群众基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生连结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让惠民、为民的春风吹  相似文献   

10.
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和社会和谐助推器的基础作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工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民政工作要更加注重和更好发挥兜底性、  相似文献   

11.
吴洪彪 《中国民政》2012,(10):38-39
民政工作服务民生、连接民心。民政工作做好了,得益的是百姓、推进的是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江苏省民政会议精神,必须增进民生幸福、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民生之重,重于泰山。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李培林在浙江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理论师资培训班上,就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主动顺应民心期盼,强化宗旨服务意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形成了具有丰厚意蕴的重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在理论向度上,集中体现在民众为基、民众为先、民众为力的认识视角和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在价值向度上,集中体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高度认识,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在实践向度上,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集中体现为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成效。科学认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有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精深内涵,增强人民利益至上意识,着实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丹 《江苏政协》2013,(3):22-23
<正>阅读提示:民进江苏省委:让"失独"老人不再孤独陈建国: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胡勤刚: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工党江苏省委:建立全民统一医保体系董勤: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纷纷建言献策,传递出浓浓的爱民之心、百姓情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党的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指向。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务实创新,提出全面实施就业、文化、健康、平安、乐居五项惠民计划,努力在群众要求最迫切、经济社会关联度最高的领域实现新突破,促进"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转型。以促进就业夯实惠民之本。就业是当前最实际的民生课题,只有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才能为经济发展、民心稳定提供强力支撑。我们按照"党委政府主导、项目牵  相似文献   

19.
张廷登 《当代广西》2007,(22):14-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战略部署寄托了亿万民众的新期待,凝聚了执政党的集体智慧,让人心里更加甜美,精神更加振奋。  相似文献   

20.
正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