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市民社会异化本质的批判,强调“自由人联合体”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注重回归马克思的原初语境,提出市民社会与共同体两种历史存在形式之间的对立是市民社会理论批判的前提,主张通过“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的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延长线上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本源共同体三种形式谈起,聚焦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4.
陈长法 《工会论坛》2004,10(6):37-37
"建家"是由中共中央倡导、工会组织实施的全面履行工会职能的综合性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因此,"建家"与"建企业"、"建工会"存在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枫桥经验”是源于中国基层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并在治理原则、治理关系和治理主体等方面显示出与西方治理不同的经验特征。为满足涉外治理的现实需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必要将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枫桥经验”推广至涉外治理领域。“枫桥经验”的产生、发展和创新与公安理论及公安实践的勃兴息息相关,建立涉外警务调解制度是实现涉外“枫桥经验”较为现实的路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在华外国人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具体实践平台。亚欧大陆是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所在,也是决定中国未来国际地位的关键区域。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重点布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中心洼地,它将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与否,其中俄罗斯是重点国家。作为亚欧大国的中国,可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以亚欧大陆为舞台,以新型国际关系为理念,以周边外交和睦邻外交为策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促进亚欧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看,我国社会治理领域主要存在多元主体合作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社区自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一些影响和制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层次问题。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按照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命运共同体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通过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调整和优化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要依法确立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尽快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要依法推进社区自治,不断提高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要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人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之一来自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展现出二者在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只存在自然状态与政治状态的区分,也只有作为动物的人和作为政治公民的人不同。卢梭那里所谓的"社会状态"指的是政治状态。人在获得理性的同时通过缔结契约进入了政治状态,并脱离自然状态。从市民社会理论的角度看,卢梭显然跳过了社会状态从而又忽略了政治公民之外的人的身份——市民。也因此,在卢梭的理论中存有一些在他自身理论体系内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此深度契合,助力构建平等共同体、繁荣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现实层面迈进。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共同体与民众个体的双向互动。增进民族情感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义,以时空维度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是实现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延续民族文化基因是国家认同的历史逻辑,重构认同图式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时代诉求。从打破传统桎梏到发挥新时代新技术优势,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再只是一个载体和工具,更是国家认同图式的时代创新,同时也助力“想象的共同体”的重构与再塑。在数字场域下,信息化、碎片化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如何利用智媒技术凝聚共同体价值共识并强化国家认同感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唤醒网络空间中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推动对国家共同体的群体认同,不仅有利于达成集体价值共识,更能激发广大民众共通一体的想象,共享历经时代升华后的共同体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着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取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朴素科学家"、"认知吝啬者"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转变,并开始探讨心情、情绪、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振涛 《工会论坛》2008,14(4):52-52
现代企业已经把职工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尊重职工的个性、尊严和价值。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职工,就要忠诚于企业,牢固树立“企业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发扬“严细实快、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维护企业利益,营造企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的方法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理论范式。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条件下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新思想,是"世界历史"的逻辑延展,实现了"共同体"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创造性结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破浪前行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为新时期大统战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将人类共同价值注入大统战格局,既实现了统一战线与传统文化基因的高度契合,又为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和力量提供了最原初的生命动力,更引领了大统战理念下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