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新友 《政府法制》2009,(20):10-11
新中国先后施行过三部治安管理处罚法律—1957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2005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环视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大多数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但在我国法律体系里,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始终以其独立存在的历史地位维护着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2.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需要注意:《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应当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与《刑法》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衔接关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不能放弃处罚法定原则;主观状态不应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在确认治安违法事实时应当遵循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3.
程琥 《法庭内外》2006,(5):44-46
2006年3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治安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道堤坝,同时也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两部宪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相竞合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法条冲突问题、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法条竞合问题、在解决此问题上应该采取有别于《刑法》内部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对《刑法》条文进行实质性的解释,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有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的时候才能动用《刑法》。  相似文献   

5.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体现了从赋予警察权到控制警察权、从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转变。但其仍有许多缺陷。与现代行政法的精神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立法过程缺乏公开性,违反了公开立法的原则;由公安部提出立法草案,违反了自然正义的原则;名称体现了管理论特色。违背了人权理念和现代行政法的服务理念;具体制度设计上有所欠缺;缺乏与其它相关部门法(尤其是刑法)的衔接制度。从以上五个方面完善该法。是健全治安管理处罚制度、体现人权理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经生效施行一年多,这部法是我国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重要法律依据。深入研究治安管理处罚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更好地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对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一、行政处罚制度的演进及对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具有行政处罚的一般特征,因而深受行政处罚演化进程的影响。由于国家体制、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受到战前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以下简称"治安处罚法")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了17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被修改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消息,在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议论。比较普遍的意见是,治安处罚法的规定既然增加了受罚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为防止公权力与私权利间关系失衡,必须更加注重完善处罚程序,有效约束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三读之后,于8月28日终获通过。而此时,距其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颁行已19年,离上一次修订也达11年之久。这11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权利意识的日益勃兴,社会 观念多元化趋势加快,对于社会治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些内容在合理性上面 临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以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一批新法的制定,法律冲突也逐渐增 多。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和源于法律上的碰撞所带来的执法尴尬,是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背景。 正如一位法官所云:“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作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从完善我国治安管理法律制度和 适应社会治安发展形势的需要出发,新鲜出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确可称之为“亮点频频”,举凡应受治安 处罚行为的增加、拘留自由裁量幅度的收窄、处罚程序监督机制的引入等等,无一不彰显着“法律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5,(11):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从其立法原则和主要内容看,这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的立法宗旨在于,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同时,又对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监督,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与1986年公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体现了“程序严格、处罚规范、宽严适度、保障人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屈杏娜 《法制与社会》2010,(21):277-277
我国《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当场处罚的数额规定不一致,行政主体在适用时可能导致同案不同罚。是依上下位法或特别法的规定适用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处罚法》,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另行设定当场处罚数额涉嫌越权?本文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效力关系两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占军 《政法学刊》2008,25(1):114-117
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治安处罚的难以有效执行成为新形势下困扰基层民警的现实问题。而治安处罚执行转换则有立法和执法上的现实可行性,其对保障法及执法者的权威,对于执法目的的追求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住宅权行政法保护缺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宅权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自由权,尚未扩张到生存权意义上的公民“对住宅”的权利,对该权利的保护,目前还是行政法的盲区。即使是对自由权意义上的住宅权的保护,我国的行政法也存在很多缺陷: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住宅免受他人非法侵入上还存在住宅范围不清、“非法侵入”的标准不明等缺陷;二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土地管理法》在尊重公民住宅权上也存在不少疏忽;三是住宅权事实上是一种没有救济的权利,目前只能将住宅权降格为财产权并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获得很少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谭正江 《政法学刊》2009,26(1):115-119
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为样本,在警察行政处罚行为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分阶段解析为调查权、决定权和执行权,并以宪政理论的分权和制衡模式加以研究就能发现其权力属性上的模糊和含混。而只有含混中寻求清晰,方能为控制和规范警察行政处罚权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杨宇冠 《证据科学》2010,18(5):577-584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宣布的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式确立,从此,司法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实践中有了法律依据。这是我国司法改革中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统一的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步骤。本文重点探讨的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作用和我们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鹰 《政法学刊》2009,26(6):88-91
公安工作是法治原则最为直接的贯彻执行。正当性是法治公安活的灵魂。法治公安首先要求均衡地把握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公安工作可以犬幅度地公开事实性理由,警察执法的商谈性体现于个案之中,尽力减少强制性依赖。  相似文献   

16.
张小蓓 《犯罪研究》2011,(2):92-95,111
目前学界对非法证据规则的研究兴趣多集中在其产生背景、价值、发展、构建等方面,鲜有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中检察监督问题加以研究探讨。本文从中国的宪政状况和实际国情出发,提出并论证建构一种“以检察机关排除为主、以审判机关排除为辅”程序,即主张确立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中的主要主体地位,并辅以相关的配套工作机制与措施,从而为确立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治安管理处罚法》从赋予权力、规制权力、保障权利等方面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合理配置公安机关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平衡公安机关权力行使和行政相对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制约权力与保护权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修改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的诉讼制度,对公安机关执法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广东省警察协会成立了调研组,就公安机关贯彻落实新刑诉一年多来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主要存在犯罪嫌疑人翻供拒供案例明显增加,审讯工作难度增大;证据意识薄弱,执法办案不规范;警察难以适应出庭作证的要求,素质有待提高;涉案财物管理薄弱,物证保存困难;精神病人犯罪现象突出,强制措施难以落实;徐辉案效应不容忽视,存在翻案压力等问题,且成因也较为复杂。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提高办案工作规范化,进一步推进新刑诉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胡新祥 《政法学刊》2013,30(1):25-29
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构建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各地根据公安部提出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正大力开展以民意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活动,应以就民意引领现代警务在创新理念、公安科学决策、执勤执法、治安行政管理、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和网络警务机制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