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世界政治层面,新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公众的民主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民主观机制层面,信息革命带来了传播的革命,从而影响公众对政治信息的接收,进而影响其观念和行为。同时,信息革命也带来个人职业和财富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民主观;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西方民主政体受到挑战,精英操控下的民意对民主体制产生较强冲击。在民主观内容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社会强化了身份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展望未来,新信息技术革命还会不断对西方民主政体产生挑战。在中国,信息革命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西方民主政体缺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重要历史关头,民主党派彻底抛弃了坚持已久的资产阶级民主观,从而使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能够为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乃至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民主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主观体现出了丰富的方法论原则。邓小平民主观的方法论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规范着他对于民主的把握;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揭示内在于他对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及与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其他层次的关系的把握中;民主本身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必须在应有的限度之内,才能保证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毅君 《求索》2011,(12):84-85,157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文就法制与民主观及进程问题研究政治文明建设实践,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事业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对应符号系统,是建立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通过心智形成联想的,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人脑中的知识是以符号表征的,知识表征存在于人的心理表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6.
杨硕 《求索》2010,(7):111-113
认知神经心理学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其选择性损伤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从而揭示大脑神经的基本结构,探索意识的脑神经基础。于是,意识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科学自居为原点,以对意识问题研究的争论为内容,写下了独特的学科历史。然而,心理学的视野应该是开放的,而非拘泥于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研究范式,科学领域的成果应当作为心理学研究事实质料的参考,而非心理学的全部。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必须从自然科学和历史的角度去把握意识及其相关问题,这是科学的研究理路,更是哲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观博弈论视角下的两岸政治互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主观博弈论的视角指出两岸的政治互信就是我们在互为"他者"的情境下,互相理解,然后形成共同理解。通过对政治互信演进轨迹的历史分析,梳理出政治互信的逻辑起点、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机制。最后对增进政治互信提出一种现实建构,即一种公共秩序和集体行动逻辑的达成,以及制度创新和文化实践的促动。  相似文献   

8.
9.
爱国主义的心理过程分为爱国心、爱国情和爱国行。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并由低层向高层逐步升华。爱国主义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行为规范,明确不同行业的爱国主义要求,把爱国心和爱国情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0.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认知过程中不能被观察到的那些内部机制和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式教学模式是指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活动中不断地打破自己已有的认知"图示",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新"图示"的主动学习过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产生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教师本身的素质是产生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隐喻着民主的规范要求.考察当前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可以发现既有民主形式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冲突、政治复杂性和参与不平等等三个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以人民民主本质形态为基础而形成协商链条、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情境而建立公意机制、以党的领导下的主体间良性互动而构建合作关系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键要素,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有别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民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实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民主的具象化表达,它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成功融入全人类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对建构在西方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西方中心”“零和博弈”思维方式之上的西方民主模式实现了系统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普世价值”和西方政治体制的桎梏提供了全新替代方案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党的群众工作,了解作为主体的党的心理状态及作为客体的群众的心理状态对于群众工作的影响,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对于这一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当成果,然而与群众工作却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国外学者对于群众心理相关问题的研究远深刻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只是他们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与实际的结合,大都取材于西方社会,与我国的社会现实有一定差别,这也就面临着要使群众心理研究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初春华 《传承》2009,(12):14-16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党的群众工作,了解作为主体的党的心理状态及作为客体的群众的心理状态对于群众工作的影响,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对于这一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当成果,然而与群众工作却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国外学者对于群众心理相关问题的研究远深刻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只是他们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与实际的结合,大都取材于西方社会,与我国的社会现实有一定差别,这也就面临着要使群众心理研究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在实践中将民主贯穿于每一个环节,重在强调全过程,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以此来看,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两个环节恰恰在实践中无法保障民主的充分实现,为此需要嵌入协商民主机制。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要义上,它要求在民主实践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村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全过程,实实在在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此而论,村民自治由于常常受村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以及受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差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充分实现村民的当家作主,因此需要用“权责清单”来合理划分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并且用“微自治”机制来提升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由此才能优化村民自治制度,从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村民自治中得以彻底执行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潘勇  张秀 《前沿》2012,(14):18-20
西方民主观不是科学民主观,不具有普世价值性。西方民主观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不民主、浪费严重和效能低下、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限性。建构以人民民主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民主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实现群众参与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实现民主发展与民生幸福的统一,实现程序民主与效能优先的统一,实现大力改革与稳妥推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是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举措。从苏州市吴江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来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与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基层代表工作组织力量不足、代表联系群众效果不够明显、代表进入“家站点”履职情况不理想等。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要着力于建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组织领导、制度机制、数智应用和监督管理,确保代表联系群众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透过国家治理效能的窗户,可以展示中西治理模式的实际差异,更能借以回答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实现对竞争式选举民主超越的时代之问:在治理主体维度,以“人民民主”破解合法化困境;在治理理念维度,以“实质自主”破解价值理念困境;在治理制度维度,以“中国之制”破解实践僵化困境;在治理成效维度,以“中国之治”破解低效失灵困境。这种全面、真实、有序、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竞争式选举民主的系统性超越。面对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治理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了西方民主霸权的桎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优越性,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政策过程视角出发,讨论人民政协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推动政策有效落实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以此为窗口来观察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作用。在议程设置阶段,人民政协的代表人士吸纳机制有助于推动前瞻性议题进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议程;在政策选项的准备阶段,人民政协的群体代表机制有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阶段,人民政协的直通车优势可以保障协商和决策的有效衔接;在政策的执行阶段,协商式监督有助于推动高效的政策执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的四条政策建议,即提前介入议程设置、探索开展平行协商、适时调整界别设置、创新协商式监督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的认知是决策者对客观存在的情景在主观上的知觉、判断和体验等。有效的危机决策必须依赖于对危机的科学认知,决策者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危机决策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从危机决策、决策者、危机与决策者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影响危机决策者认知的因素,提出优化决策者风险认知的措施,对提高危机决策者的风险认知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