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铁梅  李忠亮 《求知》2020,(5):44-47
当今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很多选择走西方式民主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化困境中而不能自拔,在西方式民主话语日渐式微的同时,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与理论却取得了重大成功。树立中国民主的"多维自信",建构中国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是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要,也为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风向标,是中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如形成的渊源、形成的路径、参与的主体、实践的形式、发展的层次等方面。认真厘清二者的区别,探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不足,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协商民主的价值,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是由它的本质、共产党领导、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实际等关键因素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是一个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相比较的命题。本文通过对中西民主四个主要方面的比较,在揭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的同时,言简意赅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内在规定、生命力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杰出代表,是世界顶尖哲学家.他在交往行为理论的根基之上建构了商谈民主理论.商谈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一种新设计,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与替代.协商民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还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思想精华.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有影响的、冠之以"社会主义"的运动和思潮.就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看,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历史嬗变的过程.但无论过去和现在,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奋斗目标、依靠社会力量、社会变革手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组织载体的定位等原则性的问题上,都是相互对立的.当然,正像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一样,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中国式民主新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标定了积极有益的参照价值和镜鉴坐标。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拓展与升华,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最新凝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和实践样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7.
陈昕  吴庆春 《学理论》2010,(18):28-29
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词源学意义上的民主源于古希腊,而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则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外壳"。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它是实现由政治民主过渡到社会民主而必然采取的形式,正确理解"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这样几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即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基层民主夯实人民民主、以网络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以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是由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而来的.在漫长的起伏沉浮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有了发展.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范围,逐步向亚非拉第三世界扩展.在探讨民主社会主义产生、战后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得出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9)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社会的协商民主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是结合我国的实际与国情而建立起来的,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契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多种因素共同支持。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发扬与之相对应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公民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政治思潮之一,主张以"自由、公正和互助"为其基本价值观,形成了由指导思想、价值目标、评价标准、实现途径等要素构成的完整价值体系.当前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价值体系上的本质区别,对于我们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界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问题一直都是诸多政治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历了数个世纪不同模式的探讨与发展。网络民主是在新的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依靠新的科技手段,出现的新的民主形式。从网络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比较出发,揭示网络民主在现实民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现,它内蕴三项民主制度,与党的根本活动方式相关的民主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多党合作"而非"多党竞争"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管用性;与群众路线相关的民主制度即协商民主制度,它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真实性;与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相关的民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高效性。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捷径可走。这一过程首先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思考并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应追求的价值理念,以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其次要以创新实践为载体,探索和发展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开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6.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一.本文按照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线索,把20世纪社会主义内部关于民主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归纳为三个核心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因本土适应性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历史效果。瑞典的文化特质为塑造"瑞典模式"提供了文化根基;拉美国家的本土因素却使民主社会主义呈现较大的变异性;从民主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历史流变来看,它难以适应中国本土而有实质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我国实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三大理念,这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支撑.在这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吴奋超 《学理论》2014,(7):47-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而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是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实践经验,区别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充实丰富协商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字眼。因为它凝结了人类的政治智慧,展现了人类政治生活的价值理性。社会主义民主,是一面无比绚丽的旗帜,因为它高扬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第一次使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变为了政治现实。然而,当突兀之间的苏共亡党、东欧剧变到来时,不由得使我们困惑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什么?动力在哪里?而当社会主义由凯歌行进陷于历史迷茫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给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回答。就在2007年的金秋时节,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十七大的旗帜上郑重书写: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论断虽短,却掷地有声,它向人们宣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动力,社会主义民主将会因此而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