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佳依 《党课》2020,(2):102-105
近期,有网友将深圳中学2019年拟招聘教师的名单称为“最豪华师资阵营”。在拟招聘的35人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有20人,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32人是研究生学历,3人是博士(后)。对此,有人提出,名校高才生去中小学当老师,不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吗?  相似文献   

2.
声音     
●“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电脑、MP3、MP4!” ——近日,南京某名校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很多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这些近乎严苛的条款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温州非公有制企业纷纷重金招聘“红色CEO”,“红色CEO”发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集聚人才、化解矛盾、文化建设、企业监督等方面的优势,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温州非公有制企业纷纷重金招聘“红色CEO”,“红色CEO”发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集聚人才、化解矛盾、文化建设、企业监督等方面的优势,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5.
许多科技工作者和科研体制研究专家指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科技造假事件,折射出当前科研人才机制存在的诸多偏差。现在必须打破“海归”迷信,把好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关口,不要热衷于制造科技明星。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北京万博策划公司以人才竞聘的形式向全国企业推出了一批年薪底价为1800元的高级人才,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的企业蜂拥而至.但是从招聘的最后情况来看,尽管一些人才被或多或少的企业商聘.可是大部分企业认为,他们所期望的高级人才在这里依然凤毛鳞角,那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是高级营销、攻关文秘和策划人才,北京中联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说:“既然是高级人才,就应是经济实践家,他应当年富力强,对市场有精湛见解.”从各地人才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准备商聘的人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经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0):79-79
5月15日,五粮液集团与四川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名酒”与“名校”将在科技创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依托科技与人才的双轮驱动,推进五粮液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千亿工程,实现企业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8.
黄东成 《唯实》2008,(10):96-96
不久前,江苏省扬州市首家推出全面试行招聘“政府雇员”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各家媒体密切关注,民间对此更是众说纷纭评说不一。赞同的谓之新生事物,“有助于改善机关公务员的人才结构”,反对的则认为不过是无限扩编机构的花招翻新,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  相似文献   

9.
晏子曰:“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如此。当然,一个企业的成功,赖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但要使“蛋糕”越做越大且经久不衰,最关键的还是“人和”,在于知人善任,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于唯才是举,在于量才录用,即在于“三祥”皆俱。通观不同时期、不同国度著名企业的成功史,可见在用人上确实各有“出彩”之处。索尼——鼓励“毛遂自荐”索尼公司认为,一个人老呆在一个地方,会因成功过于自信而失去创造力;而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在各  相似文献   

10.
《羊城晚报》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招聘嫌弃三十五岁“老人”》的文章,乍一看纳闷:三十五岁何以称“老人”?仔细一看,方知是说近年来各地的公开招聘和选拔都设置三十五岁这道坎,超过三十五岁就被认为年龄大而被嫌弃。文章指出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埋没一部分人才。  相似文献   

11.
出于妒贤嫉能,把“骄傲自满”作为“紧箍咒”扣在知识分子头上,借以排挤、压制人才,这是“左”的一种表现;这种所谓“骄傲自满”,往往是指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在学术上不迷信、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其实,这正是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同骄傲毫不相干。对此,我们要为知识分子辩诬,批判“左”的观念,扫除强加在知识分子身上的这一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青年自我意识强烈,不迷信,不盲从,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因此有人把八十年代的青年誉为“独立思考的一代”。独立思考体现了八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是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 ,时至今日 ,人们在宣传或论争中 ,对于科学和迷信这两个看来非常明确的概念 ,却弄得极为混乱 ,用得极不确切 ,甚至互相混淆。譬如 ,有的人把科学仅限为自然科学 ,有的人则认为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是科学 ,有的人不知道盲目的信仰和崇拜也是一种迷信 ;有的人把科学当作迷信 ,也有人把迷信奉为科学。这种混乱状况若不澄清 ,无疑是既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也无助于破除迷信 ,更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 ,要想破除迷信 ,发展科学 ,…  相似文献   

14.
忠诚的税官     
四年前,山东省单县地税局正式挂牌成立了,戚保胜担任局长、党组书记。四年中,地税局有个远近闻名的“不”字准则,即对待税收工作,“不准说不干,不准说干不了,不准以任何理由推委扯皮”;对待来办事的纳税人“不准说不归我管,不准说管不了,不准以任何理由踢皮球”...  相似文献   

15.
盛会 《党课》2012,(11):108-108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久前,武汉市从普通市民中“海选”三名“布衣参事”,担任市政府的“高参”,建言可直通市长。此次向民间借智的举措,打破了以往对参事身份、学历、职业的限制,在全国尚属首次。 时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作出决策时习惯于“问计专家”,迷信于专家厚厚的考察报告,常常不习惯于“问计于民”。殊不知,在一些问题上,专家的意见固然要认真听,但在广大群众中同样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他们的“草根经验”同样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蓝芳编译 《求贤》2013,(4):36-39
近来,很多美国的媒体都将视线锁定在硅谷兴起的新一轮“人才争夺大战”这一话题,并且一致强调其战况之激烈。为此,专家建议各驻扎在硅谷的企业对其自身的人才资源机制(包括招聘机制、留存机制、管理培训机制等)进行大检修;同时,在硝烟弥漫的“人才战场”健全指标化的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也十分必要。究竟这场”人才争夺大战”的战况如何?源于何处?深远意义有哪些?让我们透过本期“环球瞭望”一同梳理这场战争的种种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认为,招聘制度是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实,早在商代,我国就有招聘制度了。以后历朝历代都有过招聘的事例,特别是秦汉,当是人才招聘的黄金时期。秦汉不但是招聘人才的鼎盛时期,而且一系列制度已经建立。对精通《孝经》《论语》《尚书》等经典的专门人才,优先录用。招聘来的人如果不合格,可以罢免、斥退。正是这一相对健全的招聘制度,让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受益匪浅。《册府元龟》卷六十七中明文规定:"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就是复试不合格一律刷掉。到汉高祖时,为了招到"茂才异等"之士,  相似文献   

18.
以薪定岗好     
报载:最近,苏州市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到成都人才市场招聘一批从事半导体、晶圆硅片研究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招聘广告称,应聘者要多少工资由自己定,定得越高越高兴,上不封顶。在招聘现场,专门有位女士不断介绍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并强调“薪金面议”。有人问,“面议”总应有个底数吧?该女士说:“你自己想要多少,就自己填写,10万有10万的工作,100万有100万的任务,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要多少我们都不怕,就怕没有人来要100万的工作。”要多少薪金由自己定,这恐怕要算一条新闻了。我们以前只知道企业招聘员工的工资,是…  相似文献   

19.
朱海滔 《求贤》2011,(3):50-50
又是一年求职时.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纷沓而至。尽管这种“人才大集”存在人多为患.成功率偏低甚至出现一些招聘陷阱等.但其供需见面、交流直接、透明度高的人才招聘形式,依然深受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内乡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着力破解该县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全县用人单位共同制定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组建招商专班先后参加郑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行”、郑州市和上海市等“城市行”活动。同时,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推介会,开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和选聘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工作活动。近年来,全县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5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