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小河沿(今沈阳万泉公园一带).老沈阳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与东北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连.”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5月,在这里就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而又振奋人心的“枪杀日本鬼子”事件.当事人李希春,用仇恨的子弹穿透了侵略者的胸膛.李希春,辽宁黑山县人,是年30多岁,中等个头,平时少言寡语,但办事干脆利落.”九·一八”事变前,他是东北军于芷山的手枪队队附,驻防山城镇.“九·一八”事变后,于芷山率部降日,到沈阳当上了伪第一军管区司令;李希春也随同来到沈阳城,家口留在了山城镇.当时,  相似文献   

2.
“抗日救亡,匹夫有责”,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民族精神第三次高涨的大浪潮基于“九·一八”事变,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省地方志学会与辽宁省档案馆联合组织编纂、由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主编的《九·一八事变图志》一书在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前夕,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张学良将军为本书题词:“历史伤痕,痛苦回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的开端。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致使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丁东北三省,实现其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至1937年7月7日又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8年之久的空前惨重的大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开端。由于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日军得以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实现了日本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进而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开始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记取沉痛教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反满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丹东地区建立了“安东人民抗日义勇军”,后改名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南满分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外围  相似文献   

7.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广州学生在中共广州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在广州学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相似文献   

8.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是经营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从沙俄手中获得的长春至旅顺间及其支线而设的“国策公司”,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的一个殖民掠夺机构,也是日本政府侵略中国东北的“代行机关”.满铁并不单纯是一个营利公司,它以经营获得的巨大利润为资本,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的军事侵华效力,它以其雄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直接为日本侵略军充当“后援部队”.满铁不仅积极参与“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而且也参与了“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将军所领导的东北军是奉蒋介石三令五申的“不抵抗”命令,被迫放弃东北,撤往关内的。对此,张学良是很不情愿、也是非常痛苦的。当年他在北平接见学生代表时痛心地说过,“我现在听命中央,身不由己,忍辱负重,无法见谅于国人,只求不愧于心。我敢断然自信的:第一,不屈服,不卖国;第二,不贪生、不怕死。”但在那时,人们对他并不了解,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内幕,国人皆蒙在鼓里,所以在痛惜国土沦丧之余,把一腔怨愤全倾泄在他身上了:出于爱国热情,批评他放弃守土抗战之责,愧对国人者有之:明明知道他是奉命行事,因有旧怨(如汪精卫等),借题发挥,故意把水搅混,指责他为“不抵抗将军”者有之;乘机造谣(如日本特务机关和亲日派),散布种种流言蜚语,以转移视线从中渔利者有之;由于不明真相,对他多有责  相似文献   

10.
一个鲜为人知的阴谋: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即1931年9月21日夜,由日本特务机关导演的一次所谓“反日事件”,意在加速染指哈尔滨。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及全国的形势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阶级关系在发生变化,政治力量在发生变化。东北已经完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民族矛盾尖锐突出,已成为主要矛盾。面对家亡的险境,东北人民在反抗;面对国破的耻辱,全国人民正反抗。可是,在“一·二六”指示信以前,党中央是如何分析东北及全  相似文献   

12.
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蒋南翔同志二三事刘文渊蒋南翔(1913.9一1988.5),新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989年陈云同志题词赞曰:“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在“一二·九”运动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各阶级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在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面前,中国各阶级唯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方能战胜侵略者。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军民大生产》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他一生共写了50余首歌、而这一头一尾两首歌曲,是他突出的代表作品,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我国革命歌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31年9月18日.B$ff$y向张学良率领的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军向南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请示对策,蒋介石却下令“不许冲突”,并说“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拖不抵抗主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人营房,均可听其自便’”。以九·一八事变真相》,《革命文献》第…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漳州市工委的领导下,南靖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对于调动全县人民团结抗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南靖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1935年,中共漳州市工委派中共党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又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首先从辽南地区兴起,旋而各地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形成。1932年6月,首先在海城建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并于同年9月改名为“东北义勇  相似文献   

19.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继而又策动汉奸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加紧染指华北。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富有爱国心的续范亭将军对此深表不满,心情极度苦闷,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1935年亲赴南京,想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期早日实现抗  相似文献   

20.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沈阳,东北大学被迫停课。满铁公学堂堂长立即到东北大学劝学生照常上课,不要迁往外地。东北大学学生“悲愤万状,严词拒之”。有的学生投入抗日义勇军,有的学生乘北宁路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